词条 | 宋代文学批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文学批评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不仅在文学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而且在文学批评方面也有杰出的建树,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宋代文学批评在文学创作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鼓吹风气、推波助澜、总结经验、扩展影响等作用,比之前代更有其积极的建设性意义。宋代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处于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之中,创作为批评提供实践经验与材料,批评为创作指出方向与途径,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正因为宋人具有自觉的文学批评意识,作家往往又兼批评家,故其创作显现出鲜明的流派特色,创作与批评汇为文学思潮,作家则形成文学集团。这也是宋代文学超越于前代的地方。宋代文学批评不仅在理论思维方面超越前朝,而且开创出了一些新的形式方法,更向体系化方面发展,体现出宋代文学批评新的水准。 诗论与文论 诗文向来是雅文学的正统领地。宋初诗文承晚唐五代馀绪,浮艳柔靡,一批有识之士针对这种风气,开始着手扭转此风而开创新体。从柳开、穆修至尹洙、石介,直至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苏轼,终于底定健康的文学风尚,确立了宋代诗文的独特范式,史称“北宋诗文革新”。在这一过程中,文学批评起到了除旧布新、探索途径、端正方向、规范指导等作用。其始以儒家价值观为标的,倡导文从于道的文道观,扭转了西昆体主导文坛的局面;但随之文风又偏向太学体的怪僻奥涩,欧苏等又通过廓清怪异文风,融摄骈偶词采,创造出以清新自然为主的文学风尚,才使宋代诗文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文学批评在这一转变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传统的文学批评多散见于各家的文集,文人常于序跋、题记、书信乃至碑志文字中表现其理论主张。在宋代,文学批评虽仍以上述形式为主导,但新的形式在破茧而出,并发展壮大。最显著的就是诗话的问世。学界公认的第一部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作者称撰写此书的目的是“以资闲谈”,故其行文灵活自由,各条互不连属,散漫无序,重在感兴式的表述,要言不烦,点到即止。这种形式与笔记小说有渊源关系,从诗话最初重记事来看,确有这道血脉传承,且“诗话”与“说话”之“话”也不无关联。但是欧阳修的发凡起例还是为后人开了一个论诗的法门,诗话这一形式遂由涓涓细流汇为长河大川。诗话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强了论诗的理论成分,两宋之交叶梦得的《石林诗话》就代表了宋诗话的理论化趋向。此书超越一般的述事摘句而触及到了创作论问题,其以禅喻诗亦开风气之先。再如《艇斋诗话》、《韵语阳秋》、《岁寒堂诗话》、《白石诗说》等均体现出这一倾向,而范?文的《对床夜语》尤具诗学价值,严羽的《沧浪诗话》则自成系统,主旨鲜明。随着诗话作品的不断问世,汇辑诗话之书也应运而生,其代表作为阮阅编《诗话总龟》、胡仔编《苕溪渔隐丛话》及魏庆之编《诗人玉屑》。另有何汶的《竹庄诗话》与蔡正孙的《诗林广记》,二书融诗选与诗话为一,可谓汇辑诗话的变体。诗话之外,宋人笔记中亦保存有大量的诗论,其性质实同于诗话,故亦有人将它们辑集成编,宋代江少虞所编《皇宋事实类苑》中的《诗歌赋咏》即是诗话汇辑。文论的情况亦如诗论,散篇之外也出现了论文的专著。有些诗话中间亦杂有论文之语,如杨万里《诚斋诗话》中即含有论四六及散文的文字。论骈文写作的有王?的《四六语》、谢?的《四六语麈》。论文著作有陈蜿的《文则》,其旨推本六经,反对较量文字、舍本逐末。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周密《浩然斋雅谈》中亦有论文之语。吕祖谦所编《古文关键》既论文章之作法,又选辑范文加以评点,分析其命意布局、行文遣词之精义佳处,实开南宋文章评点学之先河。在其影响下,此类作品相继问世,如真德秀的《文章正宗》、谢枋得的《文章轨范》等。 词学理论 词的理论批评在宋代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宋词风格流派的演变,词人作品异采纷呈、各擅胜场,无不有一定的词学理念作为支撑。两宋的词学思想除表见于零散篇章与论说之中,专题性的词学论著也日渐崭露于词苑文坛。词话与诗话相类,同是专题性的文学批评著作。但宋代词话其出现较诗话为晚,且数量较少。北宋的第一部词话当为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记述词作本事,此后的词话大致循此途径。词话与词论专著的写作要到南宋才展现出它的盛况。南宋初王灼所撰《碧鸡漫志》可谓宋代首部有系统的论词专著,他通过对词的起源的阐释提高词的本位,体现了“诗化”、“尚雅”的词学倾向。这类观点代表了词学发展的新方向,在词集的编选与词论著述中获得了体现。曾?选编的《乐府雅词》,?阳居士编选的《复雅歌词》均是词选与词话相结合的作品,二书都标榜词之雅化,而所谓“雅”主要在于以儒家诗散规范词的创作。杨?撰有《古今词话》,今有赵万里辑本,其体例如上述二书。这些书中的词话部分重在记事。理论意义尚不显著。如果说上述词学取向以“诗化”为“雅”的话,那么另一些词家则以固守词曲本位为“雅”,这一群体又可分为继承周邦彦与姜夔两种风格范型与创作路数。前者在理论上的代表作为沈义父所撰《乐府指迷》,上祧清真,近承梦窗,以缘情体物、婉丽典雅为其旨归。后者则由张炎的《词源》加以总结概括。张炎要求词应合律和雅,但其雅为“骚雅”,某种程度上吸纳了“复雅”派的一些因子,即将词情更多地转向一种雅士情怀,即使写艳情也避开其温柔软媚;在风格上则标举“清空”,力创清刚空寂之境,复饶缥缈虚灵之致。南宋词话更多地散见于各种诗话与笔记之中,如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张侃的《拙轩诗话》;有些汇辑诗话的后面都附有论词部分,《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均有《长短句》,《诗人玉屑》中有《诗馀》及《中兴词话》。 小说批评 雅文学之外的俗文学同样是宋代文学中的重要领域,其中最具原创价值的一支就是随着说话伎艺的盛行而兴起的话本小说,今亦有学者称为“市民小说”,即白话短篇小说。白话小说创作还影响到传统的文言小说创作,产生了雅俗合流的倾向。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文人突破贱视小说的旧观念,着手探讨小说的价值功能、创作方法、美学趣尚等。如洪迈不仅自己动手撰写小说,还对小说艺术进行了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耐得翁的《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对白话小说作出了分类概括,吴自牧的《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袭用其文,其意义在于肯定了小说艺术的价值,对小说作出了初步的分类,为其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小说作深入理论探讨的当推罗烨的《醉翁谈录》。此书主要辑录传奇和话本小说,由于其资料丰富,成为说话人与小说作家的主要参考书。全书开头的《舌耕叙引》记录了说话的内容、成就,及说话人的技巧、修养等,分为《小说引子》与《小说开辟》两段,对小说艺术及受众的审美心态与欣赏要求进行了理论总结,在我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评点是小说批评的又一形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思维特点和特有的表述方式。评点曾广泛运用于诗词文等文学体裁,小说评点则由宋末刘辰翁开创,他直接评点了古代小说《世说新语》。据考其《世说新语评》撰写于宋亡之际, 鼎革兴亡之感自然融入了评点的笔墨, 故其评点着意于主体意识的凸显和理论色彩的张扬。他对小说的体裁特点、 人物形象的塑造、 语言艺术的探求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少独特见解, 有其超越前人的理论贡献。刘辰翁的评点承前启后,明清时期小说评点成为文学批评中富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形式, 不能不说与刘辰翁的开创直接关联。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