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植棉技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植棉技术分类:【传统文化】 先秦时,海南岛、滇西和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已种植棉花。其后,分南北两路传入汉族地区。北宋时已传入两广和福建南部,至南宋后期,又逐渐向长江流域推广。与此同时,还从大理传入川蜀,从西域传入关陕。宋代植棉,以沙黏适中、排水良好的肥地为棉田。播种前深耕三遍,耕得烂熟后作畦。每畦长八步,阔一步。其中半步作畦面,半步作畦背。所用棉种,选用中间时日所收的棉籽。在春二三月阴晦天下种前,用水淘过,上覆瓦盆。次日取出,用小灰搓得伶俐,稀稠得宜,撒于浇过水的畦内。种后覆土一二指厚。待六七日苗出齐后,每月三次薅萆,保其洁净。逢旱则浇灌。苗多移栽,每步留两株即可。为多结棉桃,苗高至二尺以上,即打去顶心,旁枝长尺半,亦打去顶心。入夏渐茂,至秋生黄花结实。待实皮四裂,棉花尽绽出,用指摘取。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