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代渔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代渔业

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捕捞和养殖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宋时城镇兴盛,人口剧增,鱼鲜消费与日俱增,刺激了渔业生产发展。普遍兴修水利,造船、航行业发达,为取得更多水产品提供了条件。官府未对渔民加以特殊控制,实行适度的渔税政策,鱼行采取灵活多样的买卖方式,亦有利其在以往成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而出现一个以捕鱼为生并与市场相联系的渔民阶层,使渔业摆脱从属于农业的地位,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经济部门。渔民不仅使用传统的钩钓、撒网、鱼叉、箔篓、鱼鹰、荡浦、摇江等方法,还利用鱼类特性,于水中置柴木,俟鱼入其中,以薄围捕捞。淡水渔业的显著发展,表现为鱼苗的生产与运输及饲养青、草、鲢、鲤、鳙鱼与金鲫。江州(治今江西九江)等处水滨产鱼苗,当地人取以出售。鱼贩以竹丝为桶,内糊漆纸,贮鱼种其中。行遇陂塘,必换新水,日汲数度。至家养一月半月再出售。鱼苗细小难数,遂插竹其间以定分数来确定容器中鱼苗密度,“竹直而不倚者为十分,稍倚为八九分,以至于四分五分者”,可见出售鱼苗已有统一规格的量器。建昌、福州、衢州、婺州、绍兴、诸暨等地渔户,取江州等处鱼苗凿池而养。按池塘大小,种植水生植物,使混合饲养的青、草、鲢、鲤、鳙等鱼类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并按其生长时期的食性变化而更换饲料。此外还将野生金鲫驯化培育成金鱼。还有一项重要成就是赵与可发明的活鱼运输机械,据载,鱼处其中,悠然自得,如在江湖。沿海捕鱼业,从前代的海涂采捕发展为近海采捕,并已具相当规模。主要渔区有漳州、泉州、福州、兴化、苏州、明州、昌国、大溪山、楚州、沧州等地。今人所食的大小黄鱼、带鱼、墨鱼、鲳鱼、马交鱼等,几乎全见于宋人记载。每年三四月间,石首鱼在近海产卵,浙东、福建沿海七州“出洋取之者,多至百万艘”。宋代渔业的发展还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一定影响,如租佃关系渗入渔业,渔税成为专项税目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