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代理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代理学

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道学”。两宋时期以研究性命义理之学为主的哲学思潮。它创立于北宋,成熟于南宋,元明时期继续发展,清中期后渐趋衰落,但其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产生的条件 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隋唐以来,门阀士族势力没落,五代以后,门第观念淡薄,官僚地主阶级取代门阀士族占了统治地位;租佃关系普遍发展,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了。北宋王朝的建立,进一步调整了封建的生产关系,从而使宋代社会经济有了更大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宋代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仍十分尖锐。而唐末、五代以来的社会动乱,造成了封建伦常的严重破坏。因而,统治阶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武器,以重整伦常,维护其封建统治秩序,理学便应运而生。理学的产生又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两汉之际,儒术独尊,但汉儒埋头于章句训诂,思想理论方面无多建树。魏晋以降,佛学盛行,儒学日趋式微。于是一些名儒举起了批佛大旗,力图全面恢复儒家的权威。韩愈首先倡导了儒学复兴运动。他在《原道》中明确建立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一脉相承的儒家道统说,并认为佛家之“道”是小人之道,佛家之“德”是凶德;儒家之“道”是君子之道,儒家之“德”是吉德。李翱提出了“复性说”,认为性善而情恶,只有消除情欲,才能恢复善性。这些思想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到了北宋,随着儒家批判并融合佛、道思想过程的展开,形成了广泛的新儒学运动,进一步为理学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理学思潮的兴起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发展过程 北宋前期,理学思想开始萌芽。被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是宋代理学的先驱者,开理学风气之先。胡瑗倡“明体达用”之学,把儒家经典作为治国治家的根据。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强调尊王攘夷,维护封建中央政府的绝对统治。石介作《易解》,借《周易》排佛老,并发展了韩愈的道统说,倡言:“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万世常行不可易之道也。”他们均以《春秋》、《周易》为依据,不重训诂,专重义理,其思想揭开了宋代理学的序幕。

北宋中期,理学思潮逐渐形成。这时出现了一批重要的理学家,如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他们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周敦颐作《太极图说》,提出了“无极而太极”的宇宙本体论,并由此明确提出“立人极”,建立人生标准问题,从而第一次为儒家以仁义为要旨的人生论提供了本体论根据。张载提出“太虚即气”命题,以物质性的气否定了佛老的“空”与“无”,又提出“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等命题,为理学正式建立奠定了基础。邵雍则以“象数”原理来推测自然和人事变化,并对“理”与“心”等范畴有所论述,成为理学中象数学代表人物。二程(程颢、程颐)进一步提出了“天理观”,并对理气、阴阳、动静、性命、天理人欲等范畴作了新解释,从而建立了一个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标志着宋代理学的形成。他们自称其学为“圣人之学”,其道为“圣人之道”,因而他们的学说被称为道学。

南宋时期,理学进一步成熟并发展到高峰。这时著名的理学家有胡宏、吕祖谦、朱熹、张?、陆九渊等。南宋之初,杨时传二程理学,理学经罗从彦、李侗而至朱熹,获得重大发展。朱熹是宋理学集大成者,他吸取改造了周敦颐、张载的学说,并发展了二程特别是程颐思想,建立了一个庞大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大厦,从而标志着理学体系的最终完成。张?、吕祖谦与朱熹齐名,被称为“东南三贤”,其思想亦较为接近,但吕祖谦兼讲事功之学。而陆九渊则自成一家,提出心学学说与朱学相并立。他的学说也来自二程,特别是程颢,由程颢经谢良佐、王

、张九成而至陆氏,发展出“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体系。朱学虽经庆元党禁的打击,但到了理宗之世,渐渐占了统治地位。陆学的后继者则有“甬上四先生”杨简、袁燮、舒?、沈焕。朱陆两派在本体论、方法论上都有较大分歧,两派门弟子亦互相攻讦,朱诋陆为告子,陆斥朱为支离。但自鹅湖之会后,两派渐趋和解。南宋末叶,朱学继续发展。经过真德秀、魏了翁等人努力,程朱理学进一步取得了理学史上的统治地位。但黄震等又对朱学进行初步改造,发展了“道不离器”的思想和经世致用之学。陆学也有发展,而且杨简把心学发展成了以山河大地为心中物象的唯我论哲学,对后世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性质与内容 宋代理学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性与天道等哲学问题,但涉及到政治、道德、教育、宗教等许多领域,内容十分广泛。他们以儒家传统思想为基础,但与注重于章句训诂的汉儒迥然不同,注重于性命义理之学;他们吸收了佛道关于修心养性等思想,但注重于现实人生,与佛道有本质区别;他们也继承发展了玄学关于本末、体用等范畴,但批判了玄学以“无”为本和崇尚“自然”、忽视“名教”的倾向,因而它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批判地吸收佛、道哲学的思想资料而建立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它是儒学的新发展,亦即是哲理化的新儒学。

宋代理学从一开始就注重人的问题,他们以儒家“圣人”为最高标准,提倡理想人格,并把这种人格上升到宇宙本体的高度,强调道德理性的力量;它不借助于宗教信仰,而充分相信人生的意义,提倡人性自觉,主张在现实生活中造就理想人格。因而,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同时,他们把封建的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仁义礼智等看作是永恒绝对的原则,甚至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是人心所固有的主体精神,竭力论证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故而又是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宋代理学内容丰富,其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1) 宇宙本体论问题。对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尽管理学家各有不同回答,但都否定了佛、道以空、无为世界本体的理论。张载提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的气本论哲学,认为“太虚即气”,气是“有无”的统一,亦即是万物的本原。二程建立了“天理论”的理本论哲学,认为观念性的理是世界本原,但理并非虚无,而是实有其理。朱熹提出理为“本”,气为“具”的学说,以太极为宇宙本体。陆九渊则认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以心为本原。宋代理学家在探讨世界本原问题时,已接触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

(2) 人性道德论问题。对人性、道德的来源及其作用等问题,宋代理学家的探讨主要通过对心性的论述表现出来。张载将性区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认为前者源于太虚之气,纯粹至善,后者则源于个体所禀之气,有善有恶。并提出了心统性情说。程颢区分了天命之性与气禀之性,认为前者即天理,并提出“心即天”及“性无内外”的论点,把心、性、天统一起来。程颐则认为性即理,其内容即是仁义礼智信。朱熹发挥了性即理思想,认为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而言;而气质之性,则是指理与气杂而言的,它决定着人性的善恶、贤与不肖等。并发挥了“心统性情”说,认为心有体用两方面,性为心之体,情为心之用,而心是“主宰”。程朱学派以其人性论为基础,又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著名论题。陆九渊认为心即是性,即是理,亦即是一切道德意识与行为的本源,故只要发明本心固有之善,就可完成道德修养过程。宋代理学家尽管在人性道德问题上说法不同,但都认为仁义礼智等封建的道德原则先验地存在于人性之中,强调了它们的绝对作用。

(3) 认识论问题。宋代理学家都很重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方法问题,并且各自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张载首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两种知识,并提倡穷理尽性之学,成为理学家共同讨论的问题。二程通过对《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发挥,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学说。朱熹进一步发挥,提出了“即物穷理”的系统方法,认为格物、致知二者不可偏废,积累多日,便可豁然贯通,内外合一;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强调“发明本心”,向内反观。他们还讨论了知行关系问题,提出“知先行后”、“知行并进”等命题,更加丰富了古代的认识理论。但他们讨论的并非是纯粹的认识问题,而主要是道德意识的自我认识与实践问题。程朱理学主张通过“居敬穷理”、“学问思辩”工夫来达到“革尽人欲,复明天理”,陆九渊则主张通过“发明本心”、切己自反的内心修养实现道德上的完善。他们都强调了认识论与伦理学的高度统一,力求在现实的人伦日用中通过道德的自我认识与践履实现完美的人格,其认识论实际上也即是道德修养论。

流派与作用 宋代理学中学派甚多,北宋中期,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南宋时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等。这些学派各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与特点,但以其基本观点及影响而论,主要有三大派:

(1) 张载为代表的气一元论哲学。是理学中的唯物主义学派。他彻底否定佛、道的“虚静”理论,提出了“太虚即气”命题,以气为万物之本源,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并提出“一物两体”的辩证法命题,肯定事物变化原因在于事物内部对立统一性。这一思想为后来的王廷相、王夫之等人所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他在人性道德论上所表现出的唯物论哲学的不彻底性方面的若干命题,如“天地之性”、“气质之性”、“德性之知,不萌于见闻”等思想则为程朱学派所接受。

(2) 程朱为代表的理一元论哲学。是理学中的客观唯心主义学派。他们断言“理”是脱离于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理为宇宙万物的最高主宰和本原。主张“即物而穷其理”,强调通过“居敬穷理”修养工夫,达到“存天理、去人欲”的目的。

(3) 陆九渊为代表的心一元论哲学。是理学中的主观唯心主义学派。陆九渊为心学体系奠定了基础,认为“心即理”,“心”为宇宙万物之本体,主张“立大”、“发明本心”,强调主观精神的作用,提倡自作主宰。其学经明代王守仁发展,成为完整的心学体系。陆九渊的心学与程朱的理学,是宋代理学中的两个主要的唯心主义派别,曾进行过激烈的学术论争。

此外,与理学有联系的,还有北宋时的王安石,他创立了“荆公新学”,主张气一元论,与二程的理一元论相对立。与二程同时的还有苏轼、苏辙的“蜀学”,他们公开主张儒、道、佛合流,与二程的“洛学”相斗争。南宋与朱学同时的则有叶适的永嘉学派、陈亮的永康学派及吕祖谦的金华学派等。叶、陈提倡事功之学,反对程朱的义理之学,他们与朱熹亦展开过激烈的论争。

宋代理学学派林立,内容丰富,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它继承了先秦儒学又具有新的理论创见,批判了佛道,又吸收融合了佛道哲学,是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它有不同的学派,各学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贡献。如张载的气一元论哲学,提出了关于气的系统理论,把中国古代气一元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程朱理学虽然把封建的伦理纲常说成是世界本原,极力论证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但它在认识论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思想,并把哲学思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心一元论哲学虽然夸大了主观精神作用,但它强调独立思考,反对迷信权威,对解放思想有一定积极意义。同时他们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辩证法思想,如张载的“一物两体”、程朱的“物皆有对”、“一中有二”等命题,都对发展古代辩证法思想作出了贡献。他们对哲学问题的探讨,在深度与广度上都超过了前代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理论思维的全新的高度,从而使理学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与整个人类认识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理学强调道德的价值与个人的自觉,在宋代乃至后代自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与理论价值。宋代士大夫在事关国家兴衰存亡、个人进退生死等问题上,多有崇尚公道气节的优秀人物,与理学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宋代理学,特别是程朱理学又完全是适应于后期封建社会统治者需要而建立的。元、明以降理学的丰富而有机的内涵被片面、僵化地抽象为诸如“存天理、去人欲”等封建教条,也导致了摧残人性、阻碍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消极影响与作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