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代货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代货币

分类:【传统文化】

北宋的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使商业、交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宋代的货币制度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铁钱与铜钱各有相对稳定的流通区域;流通与贮藏对于铜钱的需要日益扩大;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白银等贵金属当作货币使用也有了显著的增加。

宋代的货币流通与货币制度,以钱为主。宋钱分铜钱与铁钱,初名“宋元通宝”,至太平兴国年间,乃铸“太平通宝”,为宋代实行年号钱制之始。至淳化间,太宗赵炅亲笔以真、草、行三体书写钱文,出现了多书体的对钱形式,在我国钱币铸造、书法史上颇具艺术价值。至南宋淳熙七年(1180)对钱制始废。北宋时钱币铸造逐年增加,铁钱比重减少。太宗时,最多时铸铜钱一百八十多万贯,铁钱五十万贯。仁宗时,铜钱增到三百多万贯,铁钱减到一二十万贯。但是由于铜钱流通范围的扩大,民间的私销,铜钱的大量外流及贮藏,“钱荒”之患终宋一代未能克服。因为币制和财政上的原因,宋王朝还铸有大钱、折二钱和夹锡钱以增加财政收入和抵制私销。北宋立国之初,曾积极采取措施,以铜钱统一国内的流通货币,限制四川铁钱出境,尽收江南铁钱。但后来由于西夏的兴起,西北用兵的财政需要,不得不增铸铁钱,陕西、河东成为铜铁钱并行区。至南宋时,因宋金对峙,为防止铜钱流入北方以及财政的需要,铁钱流通区进一步扩大到两淮、京西及荆湖北路等地区。

铁钱体重价低,严重阻碍了商业的发展。在唐代以来使用日益广泛的便换(飞钱)和茶引、盐引作为有价证券流通的刺激下,铁钱流通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产生可兑现纸币“交子”的发源地。交子最初在四川民间自发流通,后由益州富商联合组成交引铺发行,至天圣元年(1023)由官府设立的益州交子务垄断发行,并确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制度,其中确定发行额、准备金的条款成为可兑现纸币发行的基本制度。但二年一界的规定则反映了交子由交引转变而来的历史陈迹。交子的产生与铁钱流通区的客观存在有着密切关系,崇宁四年(1105)宋王朝改交子为钱引,推广到其他各路,自然不能成功。绍兴元年(1131)以后发行关子是南宋政权推行纸币于铜钱流通区的重要步骤。但是,由于关子具有较多的交引特征,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至绍兴三十年(1160)会子的发行,才确立了直接与铜钱挂钩的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可兑现纸币制度,使纸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起来。受到铜、铁钱流通区域以及战争环境的影响,南宋纸币除了会子之外,还有四川的钱引、两淮的交子、湖广的直便会子等与铁钱挂钩的地方性纸币。在南宋纸币的影响下,北方金国于贞元二年(1154)发行交钞,并于大定二十九年(1189)建立了取销分界的更为健全的纸币发行制度。由于宋、金两国的长期对峙和战争,造成了双方的财政困难,滥发纸币作为一个重要的财政手段,最终导致了会子、交钞制度的崩溃。

在宋代,绢帛基本退出了货币流通而成为一般商品,而白银等贵金属的货币性却日益加强了。在国家财政方面,北宋中后期,每年支出的禁军百官俸给白银达近300万两,并准许商民用白银交纳赋课。白银的产量也有了显著增长,所产白银倾铸为锭,大锭50两,小锭重量不等,并标有铸地、用途、重量、人名、日期等。宋代白银主要用于大额款项的支付以及贡赋,民间日常用银需兑换成钱文,白银还不完全具备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