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代辑佚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代辑佚学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文献由于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极易散失,学者利用其他书籍引用的材料,重新搜集,加以整理,力图恢复原书的面貌,这便是辑佚。辑佚之学由宋代学者开其端,南宋郑樵在《通志?校雠略》中有“书有名亡实不亡论”一篇,指出“书有亡者,有虽亡而不亡者,有不可以不求者,有不可求者。《文言略例》虽亡,而《周易》具在;汉魏吴晋《鼓吹曲》虽亡,而《乐府》具在;《三礼目录》虽亡,可取诸《三礼》;《十三代史目录》虽亡,可取诸《十三代史》,…凡此之类,名虽亡而实不亡者也”。郑樵的论说虽失之于笼统,但却提出了最基本的辑佚理论。此后,王应麟又从辑佚渊薮角度提出相关论说。南宋学者对辑佚的理性认识,对辑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从具体辑佚成果而言,北宋黄伯思从马总《意林》、李善《文选注》、鲍照《舞鹤赋》等书中辑出的《相鹤经》1卷,被认为是最早的辑佚之作。王应麟从群书中辑出郑玄的《周易注》1卷和《尚书注》,打破了王弼《易》传、《尚书》伪孔传的垄断。又检诸书所引,辑出《三家诗考》1卷,改变了《毛诗》独传的局面。王氏的辑佚成果,被后世学者奉为圭臬。

宋代的辑佚成果虽然有限,但宋代学者开辟的辑佚之学却为后人继承光大。至清代,朴学家实事求是的治学风格使辑佚工作更加审慎精密,辑佚学蔚为大观,成绩斐然,成为当时学术界的中心工作之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