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镇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镇市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称设镇的聚落为镇市。宋代以前,镇因军事目的而设,除捍防守御外,镇将亦掌握县以下部分行政和财政权力。入宋,镇的军事意义逐渐消失,开始向地方行政系统转化,并作为农村小市场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代镇的数目迅速增加,《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都记载了大量镇名。北宋元丰年间,全国镇市近1900个,南方各路占三分之二,尤以两浙、两淮、江东、福建诸路最多。镇市一般皆位于交通要道或大城市外围,为农村重要商业中心,手工业和服务业也是其重要经济部门。镇市除平日常规商业贸易外,一般还有各种形式的定期集市,这种集市以商品贸易为主,也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大多数镇市常居人口在200户以上,多的达千余户甚至数千户。居民属坊郭户,有别于乡村户。市区实行坊制,一般有一二条主要街道,街道两旁座落着住宅和商店。设监镇官掌巡逻、防盗、防火、征取商税、榷酤等事务,有的还管理学校、灌溉、航运等。设有保甲,有的还派驻军队。较重要的镇市由文武京朝官任监镇。镇的地位仅次于县治,有时并以其为治所析置新县。县如废去,县城多降为镇市。也有因镇市规模和环境优势超过所属县城,放弃旧治而迁县城于镇市的。有的镇市,因贸易发达和人口增加,发展为州县城厢一部分,或成为独立的小工商业城市。镇市提供的各种征榷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不容忽视的部分。宋代税收超过万贯的镇有十多个。有的镇甚至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如沙市(今属湖北)和黄池镇(今安徽芜湖东),商贾云集,商业繁荣已超过所属的江陵府和太平州的治所。沙市的商税额高居江陵府之首。两浙路的青龙镇(今上海青浦县北)、澉浦镇(今浙江海盐西南),江西路樟树镇(今江西清江县治)、景德镇(今属江西),京东东路板桥镇(今山东胶西县治)都是宋时著名商埠。宋代镇市的急剧兴起与迅速发展,与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是密切相关的,也反映了宋代乡村居民同市场商品经济的联系远较前代加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