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理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理宗分类:【文化精萃】 南宋皇帝。初名与莒,赐名贵诚,后改名昀。涿郡(今河北涿县)人。为宋太祖十世孙。嘉定十七年(1224)立为太子,旋即位。即位之初,皇太后垂帘听政,权臣史弥远专权。绍定六年(1233)弥远死,始亲政。景定五年崩,年六十,庙号理宗。在位四十年,年号八: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钓、宝钓、开庆、景定。理宗在位时,蒙古已灭掉西辽、西夏,并已占有金之大部分地区。国力强盛。而南宋则日趋衰落。蒙古遣使与南宋议夹攻金,并许诺灭金后以河南之地归宋,理宗许之。端平元年(1234),蒙、宋合攻金国,金亡。理宗令宋军继续北上,以抚定中原,遭到蒙古军队的攻击,蒙宋联盟至此破裂,战事不断。淳钓元年(1241),蒙古内乱。这正是南宋进军中原的大好时机。而理宗却怠于政事,虚谈性命,只图偏安,坐失良机。结果十几年后,蒙古复为强盛,蒙古军在忽必烈率领下大举南下。举国震动。权臣贾似道密向蒙古称臣纳币以求和,时忽必烈为争权正要引兵北去,乃许之。理宗不知真象,以为似道退敌有功,大加赏赐,赞为“股肱之臣”。此后似道擅权,朝政日坏。局势一发不可收拾。理宗在位长达四十年之久,他在政治上信用奸臣,在军事上连年兵祸,在思想上崇尚理学,把南宋政权推到灭亡的边缘。传载《宋史》卷四十一至卷四十五。 即赵昀。南宋第五代皇帝。1224―1264年在位。年号先后为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钓、宝钓、开庆、景定。太祖十世孙。嘉定十七年(1224),宋宁宗病死,他以远枝宗室身份被宰相史弥远矫诏拥立为帝。原被宁宗定为皇位继承人的济王赵告被软禁在湖州,受潘壬兄弟的拥戴,被胁迫卷入未遂政变(湖州之变),理宗与史弥远为消除后患,迫其自缢。面对朝野非议。他与史弥远采取了钳制人口的高压政策,甚至以文字罗织罪名。一些正直的儒臣为捍卫纲常伦理,一有机会就为济王鸣冤。湖州之变一直影响着理宗、度宗两朝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安定。 即位初期,理宗在政治方面提出召用人才,广开言路,整顿吏治等措施,但史弥远控制朝政,未见多大效果。绍定六年(1233),史弥远死,理宗亲政,改明年为端平元年(1234),实行端平更化。在整顿吏治上,他把败坏朝政的史弥远亲党贬斥出朝;召回了真德秀、魏了翁等忠贤之士;提拔郑清之、乔行简、史嵩之等得力人才。在整顿财政上,他下诏“措置会子”,回收旧楮,以提高信誉,并禁止销毁铜钱以作本金,打击伪造楮币之人;加强了盐业的生产和专卖;实行限田制、经界制,采取括田、屯田等措施。在军事防御上,他首先推行联蒙灭金的方针,灭亡了金国;而后实施端平入洛的计划,以失败而告终。随后在对蒙战略上彻底放弃主动出击,采取了闭关守境的战略战术,全力加强四川、京湖、两淮三大战场的防务,对抵抗蒙古进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思想文化上,他起用有声望的理学之臣,运用皇权确认理学创始人的道统地位,下诏对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大加表彰,把王安石赶出孔庙;表彰《四书》,崇奖理学,使程朱理学成为继孔孟以来的封建正统思想和钦定官方哲学。他对道教也非常推崇,不惜耗费国家资财,大兴土木,建造道观;前期希望利用道教避恶行善的宣传为中兴求治服务,后期则企图利用道教方术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理宗后期,在蒙古军事威胁面前,嗜欲怠政,沉湎声色,宠信阎妃,重用佞臣马天骥、丁大全和宦官董宋臣等,国家政治日趋腐败,社会经济濒于崩溃。晚年又扶植重用贾似道,加剧了南宋败亡之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