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锦

分类:【传统文化】

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用彩纬显色的纬锦。生产地区主要是以苏州、杭州为中心的江南一带。近代以苏州所产著名。宋锦是用三枚斜纹,两种纱和三种色纬织成,多作装裱书画、经卷之用,亦作华丽的服装用料。相传在宋高宗南渡后,为满足当时宫廷服装和书画装饰的需要而开始生产。由于有专门需要,品种发展很快,南宋时,已有40多个品种。宋锦分大锦、合锦、小锦三种。大锦花型大、类型多,适用面广;小锦花型小、质地薄,是用于普通装璜的织锦,多被用来裱装小件物品和锦盒;合锦则多为和合型对称连续的横条图案,它花样精美,风格别致,用于一般书画立轴和屏条的装裱、装璜。

宋代各地所产织锦的总称。以产量巨大和花式品种丰富而享有较高声誉。宋代官营的织锦生产,由锦院管理。在汴京,曾于乾德四年(966)将平蜀时所获四川锦工200人置于绫锦院,使之成为生产的基干力量,院有织机400多张,规模颇大。在四川,元丰六年(1083)建立锦院,召募军匠500人织造,有织机154张,用挽综工164人,杼工54人,练染工11人,纺绎工110人,用丝12.5万两,红蓝紫?等染料21.1万斤,年产量达万匹。南宋初,在四川成都应天、北禅、鹿苑等处又设立3个织造场,乾道四年(1168)合并为锦院。在江南,由于织染工艺生产重心的南移,丝织工艺亦十分发达,并在一些地区设立了生产管理机构,锦的织造尤以苏州、杭州为著名。西南的黎州、文州、叙州等,亦都出产美锦。据文献记载,北宋时仅彩锦就有40多种,至南宋已达百余种,并且生产出在缎纹底上再织花纹图案的织锦缎。两宋四川织锦品种之繁多,可从《蜀锦谱》中窥见一斑。《清秘藏》所载宋锦色彩花纹名目,亦极丰富多彩,计有紫宝阶地、紫大花、五色簟文、紫小滴珠方胜鸾鹊、青簟文、紫鸾鹊、紫白花龙、紫龟文、紫珠焰、紫曲水、紫汤荷花、红霞云鸾、黄霞云鸾、青楼阁、青天落花、紫滴珠龙团、青樱桃、皂方团白花、方胜盘象、球路、衲、柿红龟背、樗蒲、宜男、宝照、龟莲、天下乐、练鹊、方胜练鹊、绶带、瑞草、八花晕、银钩晕、细红花盘雕、翠色狮子、盘球、水藻戏鱼、红遍地杂花、红遍地翔鸾、红遍地芙蓉、红七宝金龙、倒仙牡丹、白蛇龟文、黄地碧牡丹方胜、皂木等。此外,黎州有七八行锦、玛瑙锦,文州有犒设红锦,叙州有真红双窠锦、皂大被锦。据宋吴自牧《梦粱录》所记,南宋织品中还有绒背锦、起花鹿胎锦、闪褐锦、间道锦及织金锦等名色。宋锦存世遗物,有新疆阿拉尔出土北宋时期的灵鹫锦、重莲锦、?锦;山西出土南宋时期的盘绦翔鸾锦、白花龙凤锦;日本东京博物馆保存的北宋末期紫地宝珠形纹金锦,南宋时期紫地双鸟团纹金锦、丹地花卉金锦,及宋末丹地小花金锦等。宋锦装饰纹样的题材,较唐代更为扩大,发展了写生花鸟及遍地绵纹,并且颇多创新;从传世品用色上看,色彩由唐代的鲜明艳丽转向淡雅柔和,很少饱和色,常用两种色的调和色,并较多采用深浅不同的茶色、褐色和绿色。名贵织品多在浅褐色底上加白色图案,以龟背、方胜、牡丹、锁子、球纹等为常见。更贵重织品则为鸾鹊穿花、天鹿、龙凤等。明、清苏州一带织锦因花色继承宋锦典雅的艺术特色,亦以“宋锦”为名。

产于江苏苏州市。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并称我国三大名锦。苏州在春秋战国时即以吴绫名闻遐迩,汉代已有彩色织锦,至宋渐趋兴旺。既生产供缝制官服的锦缎,还生产供装裱名贵书画、高级礼盒用的织锦,后世称为宋锦。元代在苏州设织造局,负责监造宋锦,明清两代亦然。明清中期是苏州宋锦制造业的鼎盛时期。当时名目有紫鸾鹊锦、紫百花龙锦、紫阳荷花锦、红霞云鸾锦等四十多种。宋锦有独特的织造工艺技术,经丝分面锦、底锦两层,故又名“重锦”。宋锦分大锦、合锦、小锦三档次。大锦包括全真丝宋锦、交织宋锦、真丝古锦、仿古宋锦等,属高级丝织物。合锦是采用真丝与少量棉纱混合织。小锦有月华锦、万字锦和水浪锦等三种,特点是花纹细小。如今苏州不仅生产宋锦,还生产真丝即花双绉、塔夫绸等许多丝绸新品种,轻柔细腻,色泽鲜丽,手感滑爽,多次在国内外评比中获大奖,英国皇室曾特地派人订购,用以制作王妃结婚礼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