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珠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85 珠算

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方法。由筹算演变发展而来。唐中叶后,随着生产的发展,计算量及其繁难程度大增。迫切需要简化筹算方法。于是出现一系列筹算简捷算法的口诀。遂使计算大为简化。使用筹算已显得十分拙笨。改革计算工具势在必行。遂有珠算盘的发明。珠算的记数和计算都吸收了筹算的方法。其四则运算皆以口诀指导拨珠完成。口诀是珠算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加、减法口诀为珠算所特有;乘、除法口诀则完全采用筹算的九九和九归口诀。珠算盘和珠算术皆非一人一时所发明,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据考证,元代已应用珠算。到明代,商业经济繁荣。珠算术逐渐普及,取代了筹算。《直指算法统宗》的编著和流传是从筹算到珠算的转变完成的标志。珠算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几百年来它对中国计算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先后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近年美洲也渐流行。由于珠算的诸多优点甚至具有独特的教育职能,所以在国内外至今仍盛行不衰。

珠算


珠算Zhusuan

以算盘为工具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等数字计算的方法,通过手指拨动算盘上的算珠进行运算,一般借助口诀指导拨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口诀和方法是珠算算法的主要内容, 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系,使中国长期沿用。“珠算”一词最早见于相传为汉代徐岳撰写的《数术记遗》,原文只有10个字: “珠算, 控带四时, 经纬三才。”根据北周甄鸾的注解,这种“珠算”是将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以存放可以上下移动的珠子, 中间一部分用以实施计算。整个算具沿横向分为一些不同的位,每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珠与下面四珠颜色不同,上珠当五,下珠每珠当一,这种“珠算”与今天的珠算有何联系迄今尚无定论。
中国古代曾长期以算筹为工具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的演算。唐中期以后,商业经济的发展要求数字计算能更加迅速准确地进行, 促使人们对筹算算法进行改革,不仅使算法大为简捷,而且出现了口诀化的趋势, 从而为珠算成为一种迅速有效的实用算法创造了前提。
今天意义上的珠算(不包括其各种雏形)大约在宋代已经出现,其算法原理及口诀均由筹算演变而来。至迟在南宋后期,筹算除法的九归口诀已大致成熟,而乘法九九口诀古已有之,这时便直接为珠算所用,此后,珠算虽然在元代史料中屡有所见,却并未普及。明代商业经济繁荣,珠算在其推动下迅速发展普及,逐渐取代了筹算。
现存最早载有算盘图式的书是明洪武四年(1371)新刻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现存最早的珠算专书是徐心鲁订正的《盘珠算法》(1573),流行最广,在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珠算书则是明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
中国珠算自明代以来极为盛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近年又开始流行于美洲。由于算盘不仅是一种极为简便的计算工具, 珠算术还有着独特的教育职能, 因此至今盛行不衰。

珠算

运用算盘为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起源于中国,后来流传到东亚各国。其产生最迟不晚于15世纪。

珠算

运用算盘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等计算的方法。东汉东莱(今莱州市)人徐岳的《数术记遗》中有关于珠算的最早记载。书中记述,他的老师刘会稽曾访问过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为他解释了十四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书中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南北朝时期北周汉中郡守甄鸾为此作了注释:“刻板为三分,其中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间、故云‘经纬三才’也。”这种算盘上面一珠下面四珠,上下珠不同色,是今算盘的雏型。

珠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