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宏化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宏化寺分类:【地域文化】 又名红花寺、红华寺、弘化寺、鸿化寺、洪化寺等,藏语称“作摩卡”,意为“犏牛城寺”。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转导乡红花村。明永乐、宣德年间,释迦也释曾两度代替宗喀巴大师进京传法,授封为“西天佛子大国师”、“大慈法王”,进京途经转导地区时,选定寺址,后由其弟子释迦崔臣建造小寺,命名 “丹曲塔尔林”,意为“胜法解脱洲”。释迦也失圆寂后,在该寺修建灵塔供奉其遗骨,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宏化寺。寺院为城堡式建筑,座西向东,宽150米,长260米,城头宽3米,高10米,即所谓“犏牛城”。主体建筑有四大金刚殿、太子佛大殿、世袭都纲的尚书院等。清代时曾有寺僧55人,并有官军守护。同治年间该寺被焚,重建后规模不如从前。1967年寺院被殿,1983年重新开放。寺内藏有传说明朝廷赐与该寺“太子佛”的螺钿床、“都纲之印”、“永垂福庇”木匾及明代经板、太子佛骨等。 藏传佛教寺院。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转导乡境内。明永乐、宣德年间,释迦也失曾两次代宗喀巴大师进京传法,受封为“西天佛子大国师”、“大慈法王”。进京途经转导地方时,选定寺址,后由其弟子释迦崔臣建造小寺。释迦也失圆寂后,该寺又建灵塔供奉其遗骨,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宏化寺。寺院总体布局呈城堡式,坐西向东。主要建筑有四大金刚殿、太子佛大殿、尚书院等。据史料载,该寺在清时有寺僧50余,并有官军护卫。同治年间寺院被毁,后虽重建,但规模不及以前。1967年又毁,1993年开放。香火又兴。主要藏物有传说是明廷赐与该寺“太子佛”的“螺钿床”、“都纲之印”、“永垂福庇”木匾及明代经板、太子佛骨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