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宗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宗正

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秦代始置,九卿之一,掌管皇室亲属的事务。汉代因之。平帝元始四年(4)更名宗伯。西汉末王莽并宗伯于秩宗。东汉称宗正卿。两汉此职皆以皇族任之。魏、晋、南北朝或省或置。隋代设宗正寺,宗正卿、宗正少卿为其长官。唐代沿置,领陵台、崇玄二署。高宗龙翔二年(662)改宗正寺为司宗寺,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又更名司属寺,均旋复旧称。宋仁宗景钓三年(1036)置大宗正司以统皇族,宗正寺等于虚设。南宋宗正寺卿不常置。元代设大宗正府,长官称扎鲁忽赤,清代改译为扎尔呼齐。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置大宗正院,管理皇室宗族事务。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为宗人府,置宗人令1人,左右宗正各1人等,并以亲王领之。清代大体沿明制,改宗人令为宗令。明、清宗人府虽沿袭唐、宋宗正寺旧制,但已升为高级特殊机关,不在一般行政系统之内。

官名。掌君主亲族事务。西周、战国已置。秦汉时为九卿之一,秩中二千石,均由皇族成员担任,主要属员有宗正丞、都司空令、内官长丞及公主家令、门尉等。宗室、外戚有罪,须由其批准,始得处治。汉平帝元始四年(4年)改名宗伯。王莽时曾一度废止,并入秩宗。东汉时复称宗正。三国魏、西晋沿置,三品。东晋、南朝宋、齐省,梁、陈改称“宗正卿”。北朝则置“大宗正”。唐龙朔二年(662年)改称司宗,咸亨元年(670年)复旧,光宅元年(684年)改称司属,神龙(705―706年)初复称宗正,有卿、少卿,掌皇族、外戚簿籍及邑司名帐,领崇元署及诸陵、太庙等。辽称特里衮,金称大宗正府判大宗正事,后改大睦亲事,元代为大宗正府扎尔呼齐。明、清时设宗人府,明最高长官为宗人令,清为宗令,其下有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