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宗祠和族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宗祠和族规分类:【中国民俗】 宗祠。俗称“祠堂”,是旧时同族子孙供奉并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一村或数村同族活动中心。在浙江各地乡镇村落,都有祠堂。族中的大宗、小宗都可立本宗祠堂。有些一个自然村有五六座祠堂,祠堂过去都有田、房等不动产,由族中德高望重者,俗称“族长公”负责管理,田产的收入,一是宗族用来培养与鼓励子孙读书入仕的,贫寒子弟如考取中、高等学校,可享受族里的奖学金,此俗今废;二是用于宗族活动,谋取全族的公益。祠堂里供有族谱,设有案桌。有的正厅供有本宗族最有名望的祖先画像或塑像,也有的两厢壁上画有祖先创业和建功的图像。祠堂里还供有祖先的牌位。每逢年节,祠堂是族人共同祭祀的场所。如春节、清明祭祖,中元节做功德道场,除夕祭年饭,以及祭谱、圆谱等活动,都在祠堂举行。 在绍兴,几乎村村有祠堂,有的大村往往有多个祠堂。祠堂多建于村口要道及地势空旷处,以便于全族聚会。考究的大祠堂门外是栅栏、仪门、台阶,有的还有照壁、马面踏道、箭道等。祠堂的台门内外,总悬有几块匾额,如果是出过显贵官宦之族,则门额往往由大官或名家题书。大族祠堂,因有产业,多系田产、房产,也有店铺等产业。因此全族聚会祭祀时可按定下的规矩大办筵席,用五牲或七牲祭祖先,还要奏八音之乐,全族子孙按辈分排班行礼。礼成之后,便会餐,分祭肉。有的大族,产多业多,按规定还可以领取分祭费用。正月大祭,从除夕上像(即挂列祖列宗的神像)起,一直要到正月十八下像为止。祠堂后进,往往是神龛,供着列祖列宗的神位,绍兴人叫“木主”,有的祠堂木主满堂盈屋。族人亡故49天后,即可按辈分送木主入祠堂放进神龛。但触犯族规的人,不得入祠。而遇处理全族大计或要处理族人的大事时,就由族长宣布开祠堂门,召开全族大会,开祠堂门是极为隆重的仪式,一般不轻易举行。 族规。旧时,族中规矩极严,凡是族人争吵或为田间等事,均取决于族中的辈分最大者,俗称“族长公”,在湖州,称“族长阿爷”。族长公享有权威,有聚众议事、处理同族或外族纠纷、处理忤逆不孝者和处理败坏本宗族声誉者的权利。议事时,族长端坐正厅上横头,擂祠堂鼓,召集族人,开祠堂门。族中如有人犯了族规,于宗祠中处分之,或罚之金钱酒席,或责以杖。族人有重大纠纷,须先经宗族调解,处置不了,才诉之于官,但官做判断时,仍须听取族绅之意见。 在金华,族规为全族男女老幼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浦江各大族的族规各有特点,如郑、王、黄三姓,因在明朝洪武年间属天子诏旨旌表义门,以屡世同居著名,故三姓族规以“尚考义、崇礼乐”为主。吴氏为浦江第一名族,所订族规以“崇文风、绳祖武”为主。对于族规,都十分重视,每届二月中旬或八月中旬祠堂祭时,族长端坐正位,派人宣读族规一次,凡到祠堂拜太公者都必肃立静听。俗话说“法大不如族大”,旧俗若犯族规,族长房长开祠堂用香烛、鞭炮赎罪,再由父亲或长辈用藤条鞭笞。金华一带有的甚至动用酷刑,如将不孝之子和淫乱之徒抓到祠堂,剥去衣裤,投入发烫的石灰池中,俗称“石灰浴”,以示惩戒。触犯族规严重者,甚至受酷刑致死。但犯严重族规者,若娘舅出面相保,可以赦免,但须举行隆重的赎罪仪式。 族人之间有纠纷,由族长调解。旧时,全族或族人受他姓欺侮,事件重大的,族长召集族众,在祠堂内先拜祖宗,再商议,或诉讼,或械斗,一经宣布,全族都要遵照执行。此时祠堂门大开,故又叫“开祠堂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