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官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官学

分类:【传统文化】

道教十方常住规制之一。常住规定每年设“春学”和“冬学”两学,为培养后人之措施。两学通称“官学”。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日至腊月十五日,设官学一次,谓之“冬学”;农历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设官学一次,谓之“春学”。官学一般由都讲、高功担任主讲,此乃分内之事,不得推脱。都讲讲经;高功讲韵学。在学中,学生补单上殿实习,经师让予法器,如学生打错或念错,可不受惩罚。

古代的公立学校。据古代文献记载,我国很早就有了正式的学校。《汉书?儒林传》说:“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这里的校、庠、序,就是不同时代官学的名称。东周以前,学在官府,设在国都的叫 “国学”,设在国都以外地方的叫 “乡学”。按程度分,又有“小学” 和 “大学” 两类。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主要学礼(礼仪)、乐 (乐舞)、射 (箭术)、御 (驾车)、书 (语文)、数 (算术) 等六门课程。十五岁入大学,则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领。周王朝的大学叫 “辟雍”,诸侯国的大学叫 “泮宫”。所有这些学校都是官学,教育被贵族垄断,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入学受教育的资格。春秋时期,这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一些降为“士” 或平民的贵族后裔不甘寂寞,他们或游说诸侯,或聚徒讲学,这就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私立学校。这种私立学校不论出身,用孔子的话说,就是 “有教无类”,只要交纳一定的学费,平民和贵族就享有同等的入学资格。秦王朝曾经禁止私学,命令民间“以吏为师”,只学习法令。汉代以后,官学得到空前发展,首都设有全国最高学府 “太学”,东汉末年时在校学生竟达三万余人,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朝廷还规定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村设庠、序,这样就形成了从首都到地方的官学系统。汉武帝采取 “独尊儒术” 的文化政策,在太学立 《五经》 博士,各地学校的教官也由儒家经师担任,将儒家经典作为学校的教材,开始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经学教育传统。学校的目标是为朝廷培养各级官员,官学也就是官员预备学校。汉代官学的这些特点对后代的学校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历代的官学都分中央和地方两级,设在首都的最高学府或称太学,或称国子学,或称国子监。隋唐以后,国子监中还有日本、朝鲜、越南、暹罗 (泰国)等国的留学生。“留学生” 这个词就是日本人创造的。隋唐时,日本国王多次派使者来华访问,随同的人中有许多是来中国了解学习儒学、佛法以及中国的文物制度的。随使者一起回国的称为“还学生”,留居中国继续学习的称为 “留学生”。地方学校则有郡学、州学、县学,元明清三代将这些地方学校统称为 “儒学”,“儒学”前都建有文庙,是祭祀先师孔子的地方。在清代,读书人要进入各级 “儒学”,必须通过县试、府试 (地区级)、院试 (省级),被录取 “入学” 后称为生员,俗称 “秀才”。取得秀才的资格后,才有可能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朝廷规定秀才享有免役、免税等特权,甚至连衣着样式都与众不同。生员分为三种,成绩最好的称 “廪生”,每月由公家供给粮食; 其次是 “增生”,是扩大奖励名额后的优等生; 新入学的称“附生”。每年由学政 (省教育长官) 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优秀的地方生员还有机会被保送到首都的国子监肄业,被称为“贡生”。清代正式形成所谓“五贡” 制度: 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这些 “贡生”都是由地方学校贡举到国子监肄业的优等学生。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学校逐渐成为科举的附庸,其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都以科举为转移。尽管朝廷也设有医学、农学、算学、律学、画学等专业学校,但并不被社会看重,规模和影响都极其有限。直到清末,随着西学东渐,才有实施科学教育的新式学校建立。

中国古代官府兴建管辖的学校。由朝廷直接管辖的为中央官学,如西周的国学、汉代的太学,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唐代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弘文馆、崇文馆,元明清的国子监等。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划在地方设置的学校为地方官学,如西周的乡学,汉代的郡国学,唐代的府州县学,宋代的府县学,元代的路府州县学及社学,明清府州县学及卫学、社学等。

学术类名词。亦称官府之学。春秋以前被官府垄断之学术与教育。与私学相对。当时文化典籍及礼乐器具皆存于官府,由官吏掌管,世世相传,以教贵族子弟,民间无著述文学,故曰“古者,学在官府”(章太炎《论诸子学》)。汉代特指立于学官,没有博士的经学传授。据《后汉书?儒林传》,《易》之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之学,《书》之欧阳生、夏侯胜、夏侯建之学,《诗》之鲁(甲公)、齐(辕固生)、韩(韩婴)之学,《礼》之戴德、戴圣之学,《春秋》之严彭祖、颜安乐之学,皆为官学。故官学多为今文经学。

中国古代政府所办的学校。孔子以前,“学在官府”,那时的学校均为官学,孔子创私学之后,才出现“百家之学”与官学并举的局面。西周的国学、乡学;汉代太学、郡县学;唐代以后的太学、国子学、州县学;元代以后的社学等都是官学。官学的特点是由官府提供“廪膳”,选派教师,指定教材,监选“生员”,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公办学校,所不同的是,现在的学校仅向部分学生提供膳食补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