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定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定亲

分类:【传统文化】

古时指按封建家礼为男女择定婚嫁对象。古代封建家礼宣扬“男女授受不亲”,男女结合只能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诗经》:“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礼记?曲礼上》:“男子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孔子家语?嫁娶》:“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用媒妁。”男女婚姻由父母作主。封建家礼还规定择妇标准:如《大戴礼?本命》:“女有五不取(娶)”,“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父长子不取”。宋司马光《书仪?婚仪》:“妇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苟慕一时之富贵而娶之,彼挟其富贵,鲜有不轻其夫而傲其舅姑,养成骄妒之性,异日为患,庸有极乎?因妇财以致富,依妇势以娶贵,苟有丈夫之志气者,能无愧乎!”

汉族定亲,主要是男家选择吉日,《贵州通志?风俗志》说:“随用首饰聘仪布帛并红柬鸾书,书男庚曰:‘乾造某年月日时。’授媒送至女家,犹古礼之纳吉也。女家受之犹古礼之纳采也(以布帛为采仪),随于红柬鸾书上书女庚曰:‘坤造某年月日时。’以授媒,媒授之男家以为证据,犹古礼之纳征也。两姓于是日往来,名曰会亲。俟男女长成,再行婚姻。”

苗族定亲时,要吃定亲酒。举办的过程,各地不一样。镇宁县的苗族地区,定亲酒是由男方家出钱,女方家筹办。男方家托媒人把钱交给女方家父母,女方家父母又把这钱交寨老安排。一般是杀一头肥猪,二只鸡(公母各一),以请家族、寨邻来吃定亲酒。男方家请的媒人是主客,安排在堂屋中间,酒肉摆满桌,要有鸡(公母各一)八块(即把煮熟的鸡砍成八块)三盘。酒前,先由媒人拿出一点钱来摆在桌上,叫“垫桌钱”。接着敬鸡头三转,最后把公鸡头转到媒人手,母鸡头转到女方家叔伯的手里。之后便是开宴,酒过三巡九转,每人要喝三碗。媒人下席临走时,女方家要送一腿猪肉,包一坨饭给媒人带回男家去祭祖,表示姑娘已是男方家的人了。在惠水高坡一带的苗族,是男方家请一长者和媒人,提一壶酒,抱一只鸡到女方家定亲。女方家亦请族中长者参加。杀鸡时,女方长者念《鸡词》,大意是:鸡从哪里来?从金山银山来……然后把鸡砍作两大半,一半交给客人带回去,表示婚事已定。有鸡头的一半留下招待参加订婚的人。在宴席上,宾主开始各讲些“大喜日子”、“发儿发富”之类的吉利语,然后女方提出彩礼。议妥后,女方父母便送给男方长者和媒人一元二角钱;男方长者亦代表男方父母送给女方长者一元二角钱,俗称“拴亲钱”。开宴了,主人把鸡头和鸡爪拈给客人。客人接过鸡头后,撕作上下两半,上半和左爪给主人,下半和右爪留给自己。分配好后,宾主便按先后顺序唱《鸡歌》,唱一段喝一口酒,撕一小块鸡头肉吃,直至把鸡头吃完为止。

布依族定亲要经过定鸾、卡介、得娟三道礼仪。“定鸾”,汉译为“认亲”。由男方家派两名身着盛装的妇女,带上公母鸡各一只、酒两壶、糖两包等前往女方家。这两名认亲的妇女,必须是同一辈分,有子有女的“命好者”。她们一到女方家,女方家即将其鸡杀来供祖,宴请家族至亲。返家时,女方家以糯米粑一个(约需糯米五斤)、小公鸡一只为还礼。此鸡称“介洛兰”,意为哄孙鸡,这种鸡一般不得马上杀吃,须由男家喂养起来。男方家把两位妇女带回的粑粑烙来供祖,同时也置酒请族中长者,让他们知道有这门亲事。“卡介”和“得娟”分别汉译为“杀鸡礼”和“交礼钱”,是继定鸾之后在女方家举行的两大礼仪。有的地方,这两大礼仪是分开举行,有的地方是合在一起举行。对于合在一起举行的礼仪,男方家须如数带去相应的礼物和钱。而女方家亦根据卡介和得娟两种仪式,分别在堂屋里设两桌,得娟桌靠里,卡介桌靠外。入座前,男方客人先在神龛前摆设酒菜,点燃大红蜡烛以供祖,同时主客双方各选一名代表跪拜祖先,嘴里说些感激列祖列宗之类的话,然后由女方长者陪得娟客坐在里桌,年轻者陪卡介客坐在外桌。在布依族,舅爷的地位最高,必须由族中长者陪坐在得娟的桌位上。席间,大家先饮女方家自酿的酒,再用舅爷送来的酒,再用客人的酒。分鸡肉也有礼节:鸡头归客人长者,鸡肝归女方长者,鸡胗归母舅,俗称“搭舅纳”、“那舅诺”,意为:“近亲舅爷吃鸡肝,远亲舅爷吃鸡胗。”此外,还有鸡腿也归女方长者,这鸡腿吃后,留下鸡腿骨与女方的生辰八字一道装进鸾书,放于神龛上。待行发庚礼时,女方长者从神龛上取下鸾书,双手递给男方客人,以此表示女方八字从此归入男家,而鸡腿骨是让男方带回去查看鸡卦以定吉凶。

侗族称定亲为“吃篮子”,具体过程是:男家派人送去两桌宴席的猪肉(数量约18斤左右),一半给女方父母,一半给女方叔伯,此外还有两瓶甜酒酿。到了女方家门口,要燃放大量爆竹,数量越多,越显示对女方家的尊重。吃篮子之后,便是过财礼(聘礼),数量以双方议定的为准,多者多送,少者少送。不过这只限于侗族北部方言区。至于侗族南部方言区,定亲就比较简单。如黎平县的三龙等侗族地区,是请三四个能说会唱的妇女随媒人一道,带上几斤酒、肉到女方家去唱《求婚歌》,当女方家的伯妈、叔妈唱了《许配歌》后,即将一条新制的百褶裙交给媒娘们,媒娘又取出一只手镯交给姑娘的母亲,订婚仪式就算完毕。

水族吃定亲酒的仪式极为隆重。来参加仪式的有女方的舅、姑、姨父母及表亲。他们除了带鸡、酒等物外,有的送箱子,有的送被面,有的送棉絮,有的送布料等。仪式前,女方家把男方送来的肥猪宰杀,煮熟,以猪头祭于桌上,所有礼金、银饰一并展出。供桌列为首席,其他宴席列为副席。围坐首席的主要是男女双方的证婚人,他们身份最高,而且能言善饮。仪式从念理辞《诘俄伢》开始,内容多是互相感激和对这门亲事的赞美。念完,双方举杯。首席上男女双方代表四人端的是四大碗媒子酒。饮前,女方一代表用四言八句向男方提出要求,意即:姑娘到夫家受虐待,要靠你调解。对方立即表示承担责任。男方代表用同一语调提出要求:新娘出阁后,若不坐夫家,靠你劝说。对方也答应承担责任。于是四人站起,将媒子酒一饮而尽。这时,未婚的新娘走出来,持壶向男方证婚人添酒,表示已正式认可这门亲事,并向证婚人致谢,希望今后多关照。证婚人欣然接酒,并将事先备好的红包(内装几个银元或几元钞票)送给新人,以褒其贤淑。次日,女方近亲又联合办席请客。有些地方还兴在男方客人临走时举行取八字仪式,即在供桌上摆出四碗酒,其中一碗底下藏着新娘的生辰八字。男方媒人去取八字时,提一碗,就得喝完碗中的酒,一直提到藏有八字的碗为止。

彝族称定亲为“何劫祖”,意为烧鸡吃。其特点是男方家带两瓶酒和礼物去女方家,女方家杀公母鸡各一只招待他们之后,即留下一对鸡卦,拴上各种颜色的布条。一只交与男方家,由男方家根据鸡卦上所拴之物准备礼物。如鸡卦拴上一根布条,即表示要一匹布;如拴一根羊毛,表示要一只羊;拴一根马尾,表示要一匹马;拴一根牛毛,表示要一头牛。届时,男方家把这些礼物送到女方家去认亲。女方家受礼之后,热情款待送礼者。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订婚习俗分两步走,即初步订婚与正式订婚两个阶段。初步订婚阶段,维语叫“克其克恰义”。在这段时间内,男方要准备2~3块衣料,一块茶和几包糖等礼物。男方母亲在3~4名妇女陪同下送往女方家,女方家热情招待来客。招待完毕后,男方呈上礼物,表示谢意,并共同商定订婚日期。正式订婚阶段,维语叫“群恰义”。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去第一次彩礼。聘礼须分别放在若干个托盘中用餐巾包好。托盘数量主要根据男方的经济条件而定。但托盘中必须有下列物品:馕、肉、油、大米、茯茶、冰糖、水果糖、方块糖、饼干、糕点等食品以及2~3套衣料。有的家庭还将给姑娘的金银首饰,作为结婚时聘礼的一部分,结婚前一旦婚事告吹,金银首饰要如数退还。这次男方的父母都要前往,并有亲友邻居等人陪同。陪同去的人数,一般经双方协商而定。结婚时,女方家去男方家的陪同人数也同样要事先商定。

男方家客人到来时,姑娘的父母要在自己家门口热情迎接定亲的客人。客人们应邀进屋上炕就坐。女方家依照传统的程序开始招待客人,首先端来馕、糕点、瓜子、糖果,接着是烤包子、烤肉。客人们一边喝茶吃饭,一边相互攀谈,逐渐将话题引到子女婚姻的问题上。男方父母起身用双手将托盘一一送给女方指点,让在场人观赏,然后说:“虽然我们带的东西不多,但请你们收下,这是我们的心意。”女方父母接受聘礼后,躬身表示感谢。接着男方家人说:“我的孩子长大了,您的女儿也长大了,他们自由恋爱并希望成婚。我们今天为此而来,希望您能把女儿送给我们做孩子,以成全他们。”女方父母回答说:“是啊,孩子们长大了,既然他们彼此中意,我们也没有什么意见,只要他们能幸福生活就行了。”得到答复后,男女双方父母及亲友开始商量婚礼举行日期及有关事项。女方父母将已经准备好的礼单交给男方父母。礼单中一般有两项内容:一是姑娘需要的衣物,这一般是在征求姑娘意见后提出的;二是婚礼当天为招待客人所需的开销。这笔钱称为“阿西苏依”,其数量和质量姑娘无权过问。按旧风俗须给新娘准备9套衣服,一般的家庭要准备5~7套衣服(含一年四季穿用的衣物)。最少也要准备3套衣服,包括一顶花帽、一条头巾、一双靴子和一对金耳环或银耳环。一般经济殷实之家,男方都要置办冬、夏服装10余套,包括两条头巾、两顶花帽以及水獭皮帽、高级皮靴等等。另外,还要置办一对金耳环、一对金戒指、两个金手镯、一顶金冠和一顶镶金的花帽。二是给女方父母及近亲好友的礼品,主要是送衣料和部分礼品,维吾尔语称“阔云木恰”。三是婚礼那天待客用的物品,维吾尔语称“阿西苏依”。主要包括:牛羊肉、食油、大米、白面、胡萝卜、洋葱、茶叶(砖茶或茯茶)、盐、糖果、柴火等。有的地方则折合成钱,直接交给对方,谓之“礼金”。有些家庭还可要求附带其他聘礼。对女方家提出的婚礼用品和数量,男方当时予以浏览,认为可以,立即就可表态同意;如有异意,便可将礼单带回家去商量后再派人到女方家答复。在婚礼开支和聘礼问题上,男女双方家庭一般都非常慎重,不当场公开讨价还价,以避免不愉快的情景出现。男方回去后,如果觉得女方要求过高,会请人再次赴女方家请求予以酌减;如果女方不答应,男方会请求延缓婚期,以便做进一步的准备。订婚时,青年男女双方都应回避。小伙子不随订婚队伍去女方家,姑娘不会出面招待客人。

哈萨克族。订婚仪式是哈萨克人婚姻习俗中的重要仪式之一,一般在女方家举行。届时,男方的父母及近亲须带上一匹马和其他一些礼品到女方家,女方家也邀请亲戚朋友和邻居参加,若接受了男方的父母送来的马和衣料等物品,就表示定了亲。

订婚之日,女方家要宰羊款待。按传统习俗要宰杀一头红额白羊或黄额白羊,表示定亲心愿诚挚,切忌宰胸部有黑毛的羊。当客人食用羊肉和奶茶、马奶子等食品后,女方给男方端送一大盆用煮熟的切成碎片的羊尾巴油、羊肝和酸奶搅拌而成的食物,供客人们享用。吃这种食物时,客人不能自己用手随意去拿,必须由女方家的妇女喂进嘴里。这时,男方家的客人必须规规矩矩听从女主人的摆布,不然,她们就会把食物涂在客人的脸上戏谑取乐。遇到这种情况,客人不但不能躲避,还要高高兴兴地接受、配合,以表示同心庆贺。否则,女方家的妇女便会偷偷地把他(她)的衣服用针线缝到坐毡上。

男方家的客人离开时,女方家的主人必须给他们送衣料等礼品。此后,双方来往频繁不断,并由男方按双方商定的聘礼,不断送牲畜等聘礼到女方家。

“吉尔特斯”仪式是哈萨克族定亲习俗之一。所谓“吉尔特斯”,即把送给女方的各种结婚用品进行展示的仪式。举行仪式的那一天,男方家请来亲朋邻里聚集一堂,把给女方准备的所有彩礼全部挂起来展出,供来客观赏、评论,看彩礼是否齐全,质量是否达到要求。亲朋邻里也会带来礼品以补充主人所备不足。依照哈萨克人的传统习惯,大家都会尽力而为,真诚相助。在送“吉尔特斯”时,男方要给女方的父母送父礼、乳奶礼和回礼等,此三项礼物作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答谢。家道殷实者常备有马蹄金、元宝和狼皮大衣、狐皮大衣等礼品,一般家庭则视自己的经济实力而定。

哈萨克族“送彩礼”也可称登门仪式。“吉尔特斯”仪式之后,男方家即通知女方家将去送彩礼,让女方准备迎接。届时,男方在一位小伙子陪同下,骑着马驮着彩礼前往女方家。男方家的父母及姑、舅、姨等近亲也一同前往。到离女方家三五百米的地方,男方要下马回避,不能随父母亲戚进入女方家的大门。此时,女方家前来迎接的年轻人接过男方的乘骑,驮着彩礼向女方家飞奔而来。女方的父母及亲朋在毡房外热情地迎接来客,而女方姑娘的嫂子(亲嫂或堂嫂)则带领一位年轻妇女和姑娘一路嬉笑着去迎接男方。男方在众人的陪同下来到女方家门口时,女方家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妇女要向男方身上撒“喜食”,即糖果、奶疙瘩等食物,在场观看的小孩和青年男女兴高采烈地前去抢拾抛撒在地上的食品。撒“喜食”是表示向男方祝贺,祝愿他生活美满。这一天女方家宰羊招待所有来客和未来的女婿。宴席间,大家弹唱冬不拉,对歌、跳舞欢庆一番。次日早饭后,女方家选两三位有经验的妇女,将男方家送来的各种结婚用品一一展现在女方父母和亲友面前,由大家观赏、评论。如彩礼不够理想或不够齐全,这几位妇女就可代表女方家向男方家提出补充礼品的要求。哈萨克人把这一仪式叫做“吉尔提斯阿修”,即验收彩礼之意。另外,男方还要给女方的父母、兄弟、姐妹等近亲赠送衣服、衣料等礼品,同时要给女方的母亲支付一笔喂奶费,一般以牲畜计算,多少视经济情况而定,还要带来举行婚礼时女方家招待客人所需的羊只等。这一天,男方与女方彼此不能说话、接触,只能默默对视。晚上留宿时,男方单独在一顶毡房里就寝。当夜深人静,姑娘由嫂子陪伴着来到男方的毡房。这时,男方向女方的嫂子赠以厚礼,以答谢她的成全之情。此后,男方可随时前往岳父母家。

柯尔克孜族。从前,柯尔克孜族的定亲方式有指腹定亲、少年定亲和成年定亲三种。随着时代的变化,指腹定亲和少年定亲已消失。柯尔克孜人结婚前一定要举行定亲仪式,而且非常慎重。其定亲场面略小于婚礼,但很隆重。一般是由“相亲团”(由男方的母亲、介绍人和牧区中有威望的老者组成)带上礼物前去姑娘家“相面”。若姑娘被相中,则给她庄重地戴上已准备好的耳环,同时还给姑娘梳“定亲头”。此时,姑娘的嫂嫂和姐姐赶紧通知亲朋好友及邻里,并把“相亲团”带来的礼物―――一只活羊杀掉,举办宴席款待客人。订婚宴之后,双方即商定迎娶日期。柯尔克孜族女青年在举行订婚仪式之后,即算是“待嫁闺中”。按照柯尔克孜族的习惯,“待嫁闺中”的女子从此不再抛头露面出外从事放牧、挤奶等劳动,而是在母亲的指导下,终日待在家中一心一意地赶制嫁妆。

塔吉克族。在塔吉克族中,当女方答应男方的提亲之后,男方一位主要的女亲戚要进入姑娘房间,给姑娘戴上带来的耳坠、戒指、红头巾。然后,双方即商定聘礼的具体数目和结婚日期。一切商定就绪,为表示祝贺,女方将男方带来的羊宰杀后待客。提亲和定亲仪式是在众人面前公开进行的,不能有任何的隐瞒。

锡伯族。在锡伯族中,当女方家许亲后,男方家要抓紧进行订婚的各项准备。锡伯族的订婚仪式分两次举行,第一次为“磕空头礼”,即媒人同男方及其双亲,带两瓶贴红的喜酒去女方家,让未来女婿给女方父母及女方家的长辈磕头、敬双盅酒,表示答谢许亲之恩。女方家则准备一顿便宴接待男方家人。第二次为“磕湿头礼”。男方家择定吉日,事先告知女方家。这天男方和父母、媒人乘坐马车,拉一只绵羊或一头猪,带些喜酒来到女方家,设宴款待女方家人,互相认亲。席间,男方父母、媒人把盏,让未来的女婿向女方父母及至亲跪献衣料或茶糖等礼物,还给未婚妻送一两件衣料,这叫“跪拜宴”。凡举行过这种仪式,才算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结为亲家。从此,两家经常来往。未婚嫁前,每逢新春佳节,男方都要给女方送件衣料;女方家也给未来女婿送一双女儿亲手缝制的布鞋,表示关系亲密。男方如果改变了初衷,无故连续三年不尽这个义务,便可作为自行退婚论;女方如果反悔婚约,男方可索回所送彩礼。

定亲,是男家占卜合婚得吉兆后,备礼复至女家决定婚约的礼仪。古婚礼制中谓之“纳吉”,俗称“小聘”、“文定”、“过定”、“定聘”、“携定”。民间旧时有“过细帖”、“插钗”之仪式。定亲是男女婚姻至关重要的一步,其礼仪除约请媒人到场外,还要请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辈或男女双方都信得过的人主持。其中有关定聘的定金、定礼等事宜,先由女家提出,再经双方协商。定亲要择黄道吉日,到时男家双亲或其亲戚随同,把定亲财礼,如簪珥指环、衣服布帛,附以礼饼、礼烛、礼香,以及定金、求允礼帖送到女家。女家只受一部分聘礼,并备6件或12件礼品及台帖回赠,然后将所受礼品奉于神位祖先案前,燃烛焚香供拜。民间俗定小聘的定金必须是偶数,定礼也要成双成对,忌讳单数。定金要用红纸包上,称之为“红包”、“喜钱”或“定钱”。礼单、礼帖也要用红纸,忌用白纸,以示吉祥。定亲之后,男女双方要改口,分别和对方一样称呼亲友。

旧式婚礼,双方同意缔结婚约,男方转告女方择日举行订婚礼,俗称“定亲”。定亲过程中,有繁复的礼仪,如传庚,先由男女双方交换喜帖(又称“龙凤帖”),苏北称“配生庚”,又称“过细帖”,实际上是交换订婚文约。填写庚柬在苏北仪式很隆重,一般请塾师或熟于礼仪者面南高坐,桌上燃一对红烛,中间置笔墨砚台,两锭金不换的小墨,用红丝缚在一起,磨墨时两墨同磨。两支新小楷笔并摆在一起。写男的(乾造)年庚用一支新笔,写女的(坤造)用另一支新笔,笔墨皆成双,喻为双喜临门。男女年庚的字数也必须成双数,俗谓“亡人牌位单,生庚八字双”。徐州过柬礼仪相当繁琐,旧时,通常人家只有一套年庚帖,讲究人家要备四套,一套是男家的启帖,另一套是女家的回帖,第三套是年命帖,最后一套是媒妁帖。传柬过后,双方婚姻正式确定,如解除婚约必须退回庚帖。

传柬帖同时要送压柬礼,礼品相当讲究,俗称“下小定”,苏州叫“送小盘”,即为“纳征”。有的和纳采同时进行。苏州男家送“求”字同时要送兔毫笔双管,金锭一锭,玉如意一枚,谐“必定如意”。果品四至八色(荔枝、桂圆、胡桃、蜜枣等),谐“富贵安康”、“早生贵子”。另有首饰,如是“三金”,即金镯、金如意、金簪;“三珠”即面珠、胸花珠、钻条及喜花、彩丝、绣品数件,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茶叶,四大锡得(锡制罐),四十至一百只小锡得,四大锡得的茶叶供女方自留泡茶,小锡得的茶叶用以分送亲友,是为“纳聘”。届时,男家张灯结彩,由挂彩的挑夫和手持红木拜盒的家人一起把结着彩绸的挑箱(分几层的木制红漆挑箱)送往女家。女方回送“允”字,附银发禄以及百果喜糕数十盒,其中蜜糕取甜蜜之意,是备男方分送亲友的,其他还有如意、银锭、喜花等物,是为“答聘”。礼物送到须请夫妇双全有福之人启封,谓之“开盘”。苏北海州称压柬礼,男方备鸡、鱼、糕、果、红绿米(大米染成红绿色)、钱、衣料、金银首饰等。用抬盘由媒人连同柬帖一起送往女方,礼品样数必须成双,女方其他礼物全部收下,退回鸡、鱼(以示鸡、鱼来回跑)和一半红绿米,回赠文房四宝和两盆万年青。中下之家男方只要送两件衣料布,叫“包柬布”,和两包状元红牌的糕,女方收下包柬布,退回一包糕,另加一样凑成双数转送男方。人家再穷,也必是要送两缕绣花线(一红一绿)称“联姻线”或“鸳鸯扣”,女方收下红线,将绿线绕在女方柬上送男方收存。

压柬礼品中除饰品外,以茶叶、红蛋、糖果居多,其中茶叶具有江苏特点。苏南一带如常州,男家在订婚时,先备聘礼一部分,就叫“头茶”。男女两家互赠礼品时,其中必有茶叶,女子受聘谓之“吃茶”或叫“受茶”。婚前三日行大定(送大盘)谓之“二茶”,这与江苏产茶,出名茶,喜吃(喝)茶习惯有关。据说茶树不能移植,送茶的意思是希望亲事不再变动,俗称“一女不吃两家茶”。

定亲以后,未婚夫逢年节便至岳家拜望,每年至少三次,端午、中秋和春节,每次都带礼品,苏南称“毛脚女婿上门”,女的很少去夫家,如去夫家称“毛脚媳妇”。

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身份的人家,男女订婚多见诸报端。城市已有西式订婚形式,双方交换戒指,并设宴招待亲友。现在男女婚姻几乎没有订婚仪式,只要恋爱成熟即可登记结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