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实用性特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实用性特点分类:【中国民俗】 从前,古人服饰习俗,重在实用,观赏次之。辽宁境内的少数民族先民,多以渔猎为生,无分老少男女,人皆尚武,以能骑善射为上,经年流徙于山川、河泊、森林、荒野之间,穿着依赖自然馈赠,所谓“衣其皮,绩毛以为布” ① 。因其居无定所,以马背为家。儿童皆六七岁学习骑射,步入少年则要独自谋生,其服必须便于骑马射猎。短衣、窄袖、左衽的实用服型,便被世代承袭。其俗年代久远,战国时代的“胡服”,辽代契丹人的服型,都左衽。世居辽宁的满族、锡伯族人,衣式皆尊此俗。辽宁蒙古族牧民的大袍,亦属实用型制,其衣下摆肥阔,骑乘时,掖襟于腰带,平时放下,遮膝保暖,收放自如,特别适宜牧猎。朝鲜族男子的大裆裤子俗名巴基,有利于蹲坐起立,背架子运输,特别实用。各地的农人为耕作轻便,都着短衣、便裤、布鞋。即使在流行长袍大衫的时代,也以实用为上。还有遮阳的笠,挡雨的蓑,御寒的毡帽,保暖的[XCHAR[R200902018_TM.ba01cb]][XCHAR[R200902018_TM.ba01cf]],爬冰卧雪的翻毛皮袄,宜于行走的套裤等,都充分体现了其实用性特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