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客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客卿分类:【传统文化】 ①春秋战国时,以别国的人才任为本国高官,并以客礼待之,称“客卿”。春秋时期,由余(其先世为晋人)流亡入戎,初在戎任职,后转入秦,为秦穆公重用,任上卿。是为客卿制的开端。至战国时期,齐、燕等国也曾以异国人为卿,如齐王以苏秦为客卿,燕国以荆轲为上卿,以魏人乐毅为亚卿,但客卿制实行最有成效的还是秦国。秦国的客卿,既是一种爵位,又拥有一定的实权,而且升迁很快,如魏人范睢取得秦昭王信任后,“乃拜范睢为客卿,谋兵事,”后“拜范睢为相”,“封范睢以应,号为应侯。”(见《史记?范睢列传》)。又如李斯入秦,先为吕不韦舍人,后任为郎,提拔为长史,再拜为客卿,直至升为廷尉、丞相。客卿是吸引异国人才为我所用的一种制度。自商鞅以后,秦国居相位的张仪、甘茂、薛文(孟尝君)、楼缓、范睢、蔡泽、吕不韦等,皆为异国人。秦国的强盛,以及能成就统一中国的伟业,与客卿的作用是分不开的。②唐人称鸿胪卿为“客卿”,因其职掌接待外宾及少数民族首领。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鸿胪为客卿、睡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