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客家之自然环境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客家之自然环境

分类:【地域文化】

从上文所述已知,客家人主要聚居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交界地区,尤其是纯客县都在闽粤赣三省相交之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客家人聚居的是什么样的一方水土呢?

(一)地势险阻

打开中国地形图一看便知,闽粤赣湘桂交界地区,是东南丘陵地带,包括有著名的武夷山脉、南岭山脉、罗霄山脉、云开大山和十万大山等。

福建的客家聚居地尤其是纯客县,都在闽西的武夷山东侧、玳瑁山两侧。

广东的客家主要聚居地纯客县,在粤东的莲花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脉中;其他一级和二级非纯客县,大都在大庾岭南侧、云开大山东侧的山地中。

江西的客家人主要聚居在赣南,这里东与福建以武夷山为界,南与广东以南岭相连,西有罗霄山脉、武功山、西北有幕阜山。

湖南客家人主要聚居于湘东南的南岭与罗霄山脉中。

广西的客家人是大分散小集中,广布于全自治区的几十个县内,中部在大明山左右,东部在大瑶山两侧,南部在十万大山、云开大山至北部湾。

上述这些山脉从贵州高原绵亘向东至于海滨,又向东北延伸,重峦迭嶂,连绵不断,形成了地势险峻的东南丘陵。

对于西北、西南高原上的人们来说,东南丘陵自然是低矮的,然而对于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人们,它又无疑是高山峻岭。南岭、武夷山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高达2000多米。明清以前,山高林密,地势险要,野兽出没,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若上溯至秦汉时期,则更是所谓化外之地,蛮荒瘴疠之地,令人闻而生畏。所以,自秦汉以至唐宋,均是朝廷流贬贵族官员的地方。如西汉哀帝(公元前6―1年在位)时,关内侯张由,平帝(公元1―5年在位)时,中山王后卫氏等,就被强迁合浦;唐朝韩愈曾被贬潮州,牛李党争中郑亚被贬龙川;宋朝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郑侠被编管汀州、英州等等。无论是何人,来到这东南丘陵险峻的山林里,都会有与世隔绝的感觉。

近2000年来,主要是由于避战乱、灾荒的中原人民,尤其是因避北方民族侵扰而迁徙的人民群众,从黄河流域只有南迁,只有向山高林密之处藏匿。元兵的南下,一直迫使南宋皇室辞都;清人南进,使得明朝灭亡,都曾使闽粤赣地区成为最后战场。抗元、抗清的义士们失利之后,有许多人也暂避山林,以待东山再起。南岭一带险峻的地势,正好是他们隐身之所和据守之地。险阻的地势,也是造就出客家民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水流湍急

东南丘陵群山连绵,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河流发源于此。如福建的闽江、九龙江,广东的韩江、梅江、珠江之东江、北江,江西的赣江等。客家聚居地区,多在这些河流的上游地带。河流的上源,往往河身狭小,水流湍急,颇多险滩。如赣江西源在赣州和万安地域内就有18滩之险,又如梅江有26处险滩。

客家先民们在南迁的过程中,多是循水而走。他们先是沿着淮河的支流汝河、颍河顺流南下,渡淮河、长江之后,在长江南北滞留下来。后来,当他们再次迁徙的时候,沿着长江的支流溯源而上,终于到达了闽粤赣湘交界的地区。在他们的记忆中,水是向东流的(虽有汝河、颍河向东南流,赣江向北流,但归根结底汇入向东流的大河里)。但是,到了南岭、武夷山这些分水岭以后,不仅山是异常的高峻险阻,而且水流也变了方向,不再是缓缓东流,而是汹涌奔腾向南了。这种山水的变化,不能不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发现,再往前走不但又要下山到平原地区,而且顺流而下似乎永无回归之日。为了求生的需要,回归的心理,使得他们驻足不前,积淀于此了。客家主要聚居于闽西和粤东,与水势的流向似乎不无关系。

水流湍急,易于造成山洪暴发,淤阻河道酿成水灾。山势高峻,土地瘠薄,收获颇少,难继温饱。加之人口增殖,生活日见艰难。种种原因,又使客家人不得不谋求向外发展。而住地多河,对其顺流而下扩展又提供了一定之便。

(三)气候多样

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在北纬25°左右,处于温带和热带之间,气候与中原地区大异。以郑州与梅州相对比;郑州全年平均气温14.2℃,七月平均气温27.5℃,一月平均气温零下0.3℃,全年降水量635.9毫米;梅州全年平均气温20.6℃―21.4℃,七月平均气温28.5℃,一月平均气温10.9℃―13℃,全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中原地区全年温差大,降水少;客家聚居地区全年温差小,降水多。中原地区较为干燥,客家地区较为潮湿多雨。中原地区冬寒春短,客家地方夏长冬暖。一般而言,客家地区四季分明,寒暖适宜,气候变化正常。

险阻的地势,湍急众多的河流,变化正常的多样气候,这样的一方水土,养育了由于各种原因南迁的客家先民。他们携带着中原文化的基因,在闽粤赣地区的水土中生长发育,历经千年,形成了客家这一民系、这一地域的特殊的文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