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宣徽院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宣徽院使

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唐至元宣徽院长官。简称“宣徽使”。唐中叶后初置,为处理内廷事务的要职。以宦官担任,分宣徽南院和北院使。后随宦官权势扩大,官职日渐尊贵。五代及宋代常以大臣任之,位尊而事简。宋代宣徽院使多加检校官衔,或领节度使及两使留后,常以之安置勋旧大臣中之罢政者。如阙官,则以枢密副使一人兼领南、北二使,也有宣徽院使兼枢密院副使、签书枢密院事者。宋代南、北宣徽院使共处一院办公而分厅决事,南院位高于北院,事皆通掌,仅用南院印。三班院建立后,宣徽院无实权。元丰改制后,废宣徽院,以其职事分属有关省、寺,但宣徽院使之名仍然保留,绍圣三年(1096年)时,废使号。南宋不置。辽代于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在北面官内设宣徽南院和北院,有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使。凡皇帝、皇后受册,帝后生辰,接见宋、高丽使臣,祭庙拜日,正旦朝贺,均由宣徽院使导引赞礼。南面官中亦于会同元年(938年)置宣徽院、南京宣徽院,各设宣徽使,其南京宣徽院使皆由汉人充任。西夏于毅宗时分设南、北宣徽院,各设宣徽使,为汉官。金代宣徽院置左、右宣徽使,皆正三品。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宣徽院使一人,正三品。至元二十年升从二品,增至二人。至元二十三年升正二品,至元三十一年置四人。大德三年(1299年),升从一品。皇庆元年(1312年)增三人。后定置六人,从一品。元代宣徽院使专掌膳饮。明代不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