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宫体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宫体诗

分类:【文化精萃】

南朝梁形成于宫延中的一种诗风。作者以梁简文帝萧纲为首,附和者有庚肩吾、徐推离、庚信、徐陵等。《梁书?简文帝本纪》载,箫纲“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摩,时号‘宫体’。”南朝四代君主和贵族爱好文学,生活荒淫放荡,宫体诗即是这一生活的反映。其诗出现于宋、齐、至梁,由于萧纲的提倡及庚、徐等扇拨,很快笼罩诗坛;至陈后主时代,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宫体诗内容淫靡、轻佻,却极讲究辞句、音律、用典。这一诗体盛行约有50年,至唐初的几十年内,其影响仍很大。

南朝梁陈之间以描写和歌咏女性美为特点的一个诗派。“宫体” 之名,始见于 《梁书?简文帝纪》: “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 梁简文帝名叫萧纲,酷好文学,他为太子时,他的宫廷中聚集了一批诗人,他们的一部分诗歌,专写男女之情,以及女性的容貌、举止、情态、衣饰乃至生活环境、所用器物等,辞采艳丽、刻画细巧、音节流畅、情意婉转,从题材到风格都形成显著特征。因其作者最初是太子及太子东宫僚属,故被称为 “宫体诗”。描写歌咏女性之美与专写男女之情并非始于梁朝,如 《诗经?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又如汉武帝时的乐官李延年所写歌词: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至于南朝民间歌曲,其中歌咏男女之情者,更是数不胜数,如 《子夜四时歌》: “开窗取月光,灭烛解罗裳。含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 写得相当直露。宋、齐之间的文人诗,如谢螟 《赠王主簿》: “轻歌急绮带,含笑解罗襦。” 沈约 《六忆》: “解罗不待劝,就枕更须牵。复恐旁人笑,娇羞在烛前。” 更是非常露骨。这类诗不能简单说是 “爱情诗”,古人为其取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艳诗” 或 “艳情诗”。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艳情诗” 不但源远,而且流长,但作为一个太子来提倡这种 “艳情诗”,却是史无前例。他叫宫廷文人徐陵 (后来成为陈朝的 “一代文宗”) 特地编了一部古今诗歌总集 《玉台新咏》,专收历代描写歌咏女性及男女情事的 “艳情诗”,来为其 “宫体诗”张本。萧纲甚至明确宣称:“立身之道与文章异: 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这简直是对传统诗教的彻底反叛。陈后主及其宫廷诗人如徐陵、江总转相煽合,推波助澜,“宫体诗”便成为梁陈两代文学的主流。因梁、陈都是短命王朝,故后代史家多将“宫体诗” 视为 “靡靡之音” 或“亡国之音”,甚至将其作为 “反面教材”,要后代帝王引以为戒。唐以后正统文人多以 “轻靡绮艳”四字来为 “宫体诗” 作断语,现代批评家则目其为 “色情”,将其封杀。无庸讳言,以正统观念来衡量,宫体诗的格调不高,“轻靡绮艳” 有之,“色情” 则不尽然。如萧纲的 《美人晨妆》: “北窗向朝镜,锦帐复斜萦。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试将持出众,定得可怜名。” 又如江总 《闺怨篇》: “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这都是典型的宫体诗,将其与北宋的艳词以及明代的 《山歌》、《挂枝儿》等民歌比较,可以说是 “小巫见大巫”。宫体诗风并未随着南朝的灭亡而消歇,它一直蔓延到唐初,如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人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等,都还明显留着宫体诗的痕迹。

宫体诗的名称始见于 《梁书?简文帝纪》。据载,简文帝萧纲曾说过自己 “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又《梁书?徐擒传》记: “ (徐) ?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梁书?徐?传》中并认为徐?的新变体诗影响了太子宫内的学士们: “?文体既别,春坊 (即太子宫) 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 及后的 《隋书?经籍志?集部总论》对“宫体诗” 的由来及流变又作了这样的描述与概括: “梁简文帝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 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遂相仿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流宕不已,讫于丧亡。陈氏 (即陈后主叔宝) 因之,未能全变。”综上可以看出,关于宫体诗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宫体为题材纤细、文词绮丽的 “轻艳”之作,二是认为徐?开创的一种新变诗体,三是认为是以萧纲为主的描写宫廷淫靡生活的 “亡国之音”。后一种说法影响较大,以至人们一提起宫体诗,就认为是描写淫荡生活的作品。今人周振甫在《什么是宫体诗》 (载《文史知识》 1984年第7期) 指出,从现存的作品来看,简文帝确实写了一些反映宫廷淫荡生活的诗作,如 《咏内人昼眠》等,但数量不多; 他手下的太子宫学士如徐?、庾肩吾、徐陵等人留下来的诗也较少见到这样的作品,可见淫荡之诗于这个文学圈子里影响不太大,《隋书?经籍志》 的批评过于夸张。周振甫的文章最后结论说: 宫体诗是一种新变体诗,它当时流行于梁朝的太子宫,所以称为 “宫体诗”; “新变体” 是就宫体诗的形式而言,而 “伤于轻艳” 是就其内容与风格而言,两者合而为一,即是宫体诗的最主要特征,而简文帝写宫中淫荡生活的那些诗,则不能代表他的宫体诗的全部,他的学士们也很少写这方面的诗,因此不宜把淫荡诗作为宫体诗的代称。

南朝后期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宫体”之名,始见于《梁书?简文帝记》对萧纲的评语:“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但这种风格的诗歌,自梁武帝及吴均、何逊、刘孝绰已开其端。其中何、刘均为山东人。宫体诗的一些主要作家,如徐陵、徐?等也是山东人。总的说来,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但徐陵、徐?等仍有一些比较优秀的诗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