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宴席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宴席曲分类:【传统文化】 回族、撒拉族、保安族等民族的民歌。又称“家曲”。流行于西北回、撤拉、保安等民族居住的地区。是人们在婚嫁喜日宴席上唱的曲子。表演形式有独唱、一唱众和两种。有的还有简单的装扮和舞蹈动作。曲调一般是一词一调,也有一词多调的。内容大多反映旧时代社会生活,特别是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在演唱风格上婉转、细腻、活泼、优美,有时哀婉凄切。演唱者一般不要任何乐器伴奏,全凭丰厚的声音、表情,取得感人的效果。全国解放后,宴席曲获新发展,除在婚礼上演唱外,还被搬上舞台。传统的曲目主要有《方四娘》、《虎狼马》、《莫奈何》、《黄菊花》、《白娘子》、《昭君娘娘过北番》等;新的曲目有《共产党撤下幸福种》、《三杯酒》等。宴席曲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也是研究民族史和音乐史的一份可贵的原始资料。 民间风俗歌曲。流行于西北地区的回族、撒拉族、土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当地一些汉族群众也有唱宴席曲的习俗。当然,宴席曲不一定非在宴席上唱,也在婚嫁喜庆、人们欢聚时唱。宴席曲内容广泛,有表现劳动生活的,有表现宴席场面的,也有对生活不满和控诉的。宴席曲有许多曲词和曲调,曲词既可抒情,又擅于叙事,曲式结构复杂严谨,变化较多,有四句的,也有五句、六句的;有的在二、四句上反复,也有的几乎每句都要反复后半句。演唱时没有乐器伴奏,全凭声音、表情感染听众,风格细腻婉转,活泼优美,有时哀婉凄切。回族常用曲调有《十绣》、《青溜溜青》、《方四姬》等,都是各自独立的歌曲,唱时人数为8人,俗称“八大光棍”,因曾由八个单身汉表演而得名。人员分两排相对而立,边歌边舞,时蹲时起,时而交换位置,主要动作为一手撇扇,一手背腰际,随着进行的屈伸步,头部轻摇,舞风悠然,潇洒出尘。 ①回、保安、东乡、撒拉族嫁娶礼仪歌舞。流行于甘肃临夏及青海东部。多在传统节日和喜庆丰收时表演。表演时,由双人或更多偶数小伙围成圆圈,相对且歌且舞。头部有节奏、有幅度地摇摆,诙谐幽默;手足动作刚健潇洒。歌词多为祝福、贺喜之类,演唱到末句时,全场男女老幼一齐伴唱,气氛热烈。当歌手把舞会引到闹公公、惹哥嫂习俗程序时,歌舞达到高潮,粗犷奔放的舞姿和笑声、歌声交织成狂欢的婚礼舞曲,直至深夜,众人尽兴而归。②回族舞蹈作品。汪蓓编舞,程光华作曲,夏亚一服装设计。根据青海省民和县民间舞蹈素材编成的多人舞。舞蹈表现回族青年男女在解放后摆脱封建枷锁,自由结合的幸福生活,以及他们在婚宴中的欢快情绪。1959年首演于银川,并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演出节目。③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少数民族的一种民歌。通常在宴席上演唱,故名。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曲调柔和,歌词多随编随唱。 亦称“家曲”、“喜曲”。流行于甘、青地区回、土、撒拉、保安、东乡等族的一种民歌。在婚嫁等喜庆日子演唱。有固定曲调和歌词,伴以舞蹈动作助兴。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形式。歌词大都歌颂爱情、劳动、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 也有夸赞男女穿着装饰的,一般五字句和七字句。曲调有二三十种,各具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舞时头部依节奏摆动, 手足做拳术动作,幽默潇洒。解放后在表演形式上由原来男子歌舞, 发展为男女合唱合舞。 回族民间说唱。流行于西北回族地区。举办婚礼宴会或办喜事等场合演唱。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回族民间有 “结婚三天无大小” 的习俗。当举行婚礼时, 邀请一些歌手或有名的唱把式前来助兴。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随唱等。不分男女老少, 不论辈分, 不分大小, 一个个兴趣盎然, 围观欣赏, 唱到逗趣时, 大家仰面大笑, 心花怒放。演唱内容极其丰富, 有歌唱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 如 《杨家将》、《孟姜女》、《高大人领兵上口外》等。更多的是表现爱情, 缠绵的相思或痛苦的离别。有叙事、抒情。著名的 《纺四娘》 叙事宴席曲, 长302句。曲调优美流畅, 现有90余种曲调。 西北回族在婚礼吉庆日子里演唱的一种传统民间风俗歌舞曲。西北回族民间俗称喜事为“有宴席”或“过宴席”,因而将凡在宴席场合演唱的民歌统称为宴席曲。宴席曲内容丰富,曲调多样,边歌边舞,保留着我国元明时期民间歌曲和歌舞曲的古老风貌。宴席曲分喜歌、叙事歌和诙谐歌等。喜歌是进门或开场前祝福贺喜、夸新郎新娘、说陪客、谢媒人和厨师时唱的歌,曲调活泼欢快,多采用即兴填词、一唱众合的形式。叙事歌是正式表演时唱的歌,内容多为历史传说故事或爱情故事,如“四姑娘”(又名“方四娘”)、“五哥放羊”、“杨老爷领兵”、“高大人领兵”、“满拉哥”、“五更”等,多采用民间传统曲调或元明时的曲调改编填词,旋律优美婉转,是宴席曲的精华部分。诙谐歌在民间称为“打调”,意为打比方,有问答式和说唱式两种,如“闹菜园”、“打账主”、“懒大嫂”等。其内容有的针砭时弊,有的讽刺不良习惯,有的普及农事知识,语言活泼,曲调流畅风趣。有的地方由“司仪”请人演唱,有的地方专请“唱家子”或歌班子表演唱,还有同时请几个班子交流演唱的,一般由2~4人对歌对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