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宴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宴饮分类:【传统文化】 设酒肴之聚饮。亦称饮宴、饮燕、酒宴、酒筵、酒?、酒会、宴会、筵席、宴席、酒席、宴聚、宴集等等。宴饮记载,始见于夏商,当时国之上下,饮酒酗酒成风,终至夏桀、商纣皆因酒而亡。《尚书?夏书?五子之歌》载:“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尚书?商书?伊训》载:“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故至周朝,恃颁文诰,禁止聚饮,唯祭祀开禁。此后宴饮多用于祭祀,庆典、国事等重大场合及民间喜庆节俗。祭鬼神之酒肴谓飨宴,帝王赐予群臣之正式筵席谓大宴,国家庆典王赐臣民之聚饮谓嵩宴,帝王宣喻宴饮谓宣宴,帝王以饮而会群臣谓嵩会,帝王赐臣下之便宴谓曲宴,帝王庆贺新科进士之赐宴谓琼林宴,曲江宴、闻喜宴,祭祀大礼毕之宴饮谓饮福宴;民间还有新婚前夕女家所设之暖寒宴会,答谢宾客之酬宴,赏花闻香之香宴等等。宴饮方式隆重考究,或有艺人歌唱、舞蹈,或有妓女侑酒,或有繁花簇拥,或以玳瑁饰桌椅器具。参加宴饮者穿礼服入座,称“?服”。《旧唐书?舆服志》载:“?服,盖古之亵服也,今亦谓之常服。江南则以中褐裙襦,北朝则杂以戎夷之制。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哑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虽谒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无正大会,一切通用。”宴饮斟酒,有专人侍,不得满斟,以斟八分不溢为敬。饮时须各自举杯,邀齐同干。古人宴饮多有助兴之物,称“欢具”。明?袁宏道《觞政?十六之欢具》载:“楸枰、高低壶觥,筹骰子、大鼎、昆山纸牌、羯鼓、冶童、女侍史、鹧鸪、沈茶具(以候渴者)、吴笺、宋砚、佳墨(以候诗赋者)。凡此,皆文人雅士宴饮尽兴,以逞风雅之物。”宴饮还因其形式不同而各有名称,如:奢华称象宴、华贵称瑶席、珍美称琼筵、全素称素席、安适称安燕、娱乐称游燕、傍晚设饮称夜宴、夜间设饮称宵饮,等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