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家族的认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家族的认同分类:【中国民俗】 同一个父系祖先繁衍下来的子孙都采用同一个姓,因此姓氏成了区别是否同一家族(宗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贵州各少数民族均采用汉姓,因而汉姓也成了各民族区分是否同属一个家族的重要标志。汉族人出门在外,若遇同姓者,互称“家门”。会说“若干若干年前是一家”,或者用一个歇后语来表示这种关系。例如,“门头上挂枷担―――枷(家)门”。土家、仡佬等民族有类似习俗。布依族人也把同姓者称为“raanzgaos”(意为自家人)。 虽然同一个父系祖先繁衍下来的子孙都采用同一个姓,但同一个姓的人却不一定是同一个父系祖先繁衍下来的。尽管如此,在贵州各民族家族文化机制中,这种家族认同却非常必要。因为很多民族都严禁同宗结婚,并特别讲究宗族内长幼有序,在遇到同姓者却又无法确定是否有共同的血缘祖先的情况下,最保险的办法莫过于先认同,然后根据年龄明确长幼次序,以此作为交往过程中遵循社会伦理道德原则的依据。 在布依族中,同姓而不能确定是否同宗时,则根据一些习俗来加以区别。比如,贞丰一带的梁姓布依族中,就有横梁和顺梁的区别。所谓“横梁”,是指这一个家族在丧葬仪式中,棺材的摆放与房梁不是同一个方向,而是呈十字交叉的角度,而“顺梁”,则是在丧葬仪式中,棺材摆放的方向与房梁相同的这个家族。一些姓氏则根据丧葬仪式上对颜色禁忌的不同来加以区分。如韦姓中,有的家族禁用红色,有的禁用黄色,等等。习俗的细微差异表明他们分属于不同家族。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同一个祖先繁衍下来的,可以不受通婚的限制。 贵州各民族把宗族称为“家族”,这是泛称或通称。为区别同一宗族内血缘远近各部分,各民族用“房”或“支”这个称谓。房和支指的都是房族。关于房族,前面已作过叙述。这里要加以说明的是,贵州各民族所说的家族,相当于宗族的概念,而房或支则相当于家族这个概念。 宗族伦理观念虽然使同一宗族内的成员产生认同感和凝聚力,但这种认同感和凝聚力因血缘关系的远近而有所区别。一般来说,血缘关系隔得越近,认同感和凝聚力就越强,比如,五服以内的房族和五服以外的房族,肯定前者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比后者强。因而,各民族中都不乏这样一种现象,即同一个村寨内房族之间闹矛盾,房族成员各自站在本房的立场,为本房的人说话。但是,一旦本家族(宗族)与别的家族(宗族)产生矛盾时,本家族内的矛盾即下降为次要矛盾,大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