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寇准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寇准墓分类:【传统文化】 在巩义市西南6公里寇家湾村宋真宗永定陵陵区。冢高3米,墓前有清康熙五十五年所立墓碑,额题“旌忠”二字。墓前两侧残存石羊二、石虎一。明嘉靖《巩县志》载:“寇莱公墓,在县西南孝义保,至今地名寇家湾。”据传,寇准墓原在寇家湾村西伊洛河边,濒海东西交通要道。宋以后,过路文武官员都要到墓前礼拜。清代地方官厌其麻烦,借口墓葬临河,恐遭水淹,奏请将墓迁于今址。 位于渭南市官底乡左家村。寇准(961―1023年),北宋政治家,字平仲。华州下吉人(渭南市)。太平兴国进士。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进攻宋都开封时,他任宰相,力主抵抗,促使真宗往澶州督战,获胜不久,被排挤罢相。晚年再起为相。天禧四年(1020年),又被丁渭排挤去位,封莱国公。后被贬逐到雷州(今广东海康),死于南方。著有《寇忠愍公诗集》。寇准墓,现存土冢,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高4米,立有石碑,上刻“宋寇莱公墓”。 位于官底乡左家村。棱台形夯土堆,高4米,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墓前立“宋寇莱公墓”石碑。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今渭南东北)人,北宋前期著名政治家。宋真宗景德初官至相位,时契丹大举侵宋,朝野震惊。寇准独排众议,力谏真宗亲征,激励士气。真宗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大胜,遂订“澶渊之盟”。真宗天禧初封莱国公。后被丁谓排挤出朝。卒葬于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