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寒食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寒食节分类:【风俗文化】 又称禁烟节、冷节。汉族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前一、两日举行。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南朝梁人宗懔《荆梦岁时记》有“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的记载。禁火之俗,相传起源于介子推。春秋时,晋文公与介子推等流亡列国,子推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子推拒不肯出,抱燃木而死。后来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寺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烧死日禁烟火,只准吃冷食。东汉时,属并州管辖的太原、上党等四郡,整月不举火。周举当并州刺史时,以“春中寒食一月,老少不堪”为由,改为冷食三日。曹操占领并州,下《明罚令》,规定不得寒食。节日里还有插“子推燕”、扫墓等习俗。人们用面粉和枣泥做饼,捏成燕子形状,叫做“子推燕”,用柳条串挂于门,或用粳米、大麦煮粥而食。北方这一天扫祭祖茔。唐代白居易有描述寒食节的诗篇《寒食野望吟》:“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得,萧萧风雨人归去。”现在民间已将寒食节、清明节合为一个节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