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2.浅海底栖生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浅海底栖生物

(1)浅海底栖生物量。河北省近海底栖生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比较丰富,平均生物量为21.32克/平方米,在生物量组成中,以软体动物数量最大,生物量为8.58克/平方米,其次是棘皮动物,生物量为4.2克/平方米,脊索动物生物量居第三位,生物量为2.41克/平方米,甲壳类生物量为1.95克/平方米。
(2)浅海底栖生物数量分布。底栖生物量的分布以西部软泥质底海区最高,平均生物量为29.16克/平方米。
栖息密度以东部海区的栖息密度最大,平均为186.2个/平方米,中部海区次之,为87.8个/平方米,生物量分布高的西部海区栖息密度反而为最低,仅60.6个/平方米。
(3)浅海底栖生物组成及其主要种类。河北省浅海的底栖生物种类达206种,分别隶属于11个门类。其中软体动物最多,为39种,其次为甲壳类50种,多毛类31种,棘皮动物15种,脊椎动物 (龟类) 11种,腔肠动物8种,脊索动物5种,腕足类1种,螠虫2种,纽虫和星虫各1种,其它2种。
种的分布: 东部海区分布种最多,共166种; 中部海区为139种; 西部海区为107种。
河北近岸海域具有经济价值的代表种,属毛蚶和文昌鱼,前者生物量最高,是被开发利用的主要种,后者栖息密度最大,尚未被开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