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分类:【传统文化】 县级民族自治地方。1954年3月25日成立。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河上游南岸。面积4430平方公里。人口152500人。主要有锡伯、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回、汉等民族。县政府驻察布查尔镇。大陆性气候,西部降雨较多。境内土壤肥沃,草原丰美,宜耕宜牧。“察布查尔”即锡伯语“粮仓”之意。产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甜菜及瓜果等。畜牧业较发达,产马、羊、牛、骆驼等。南部山区多天然森林,盛产木材和黄羊、旱獭、马鹿等野生动物及鹿茸、贝母、甘草、大黄等名贵药材。伊犁河产鱼。矿藏有煤、铁、铜等。建有煤矿、修造、水泥、印刷等工业。工、农、牧业、文教、卫生等方面发展迅速。 1954年3月25日建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河上游南岸。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察布查尔镇。汉为乌孙地,唐属北庭都护府,明属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 清属伊犁将军管辖。1938年设河南县,后改宁西县。居民有锡伯、维吾尔、哈萨克、汉、回等民族。察布查尔渠横贯中部。大陆性气候,西部降雨较多。境内工地肥沃, 以农业为主, 农产有小麦、稻、玉米、棉花、胡麻及瓜果等。畜牧业较发达,产马、羊等。南部山区多天然森林,有黄羊、旱獭、鹿等野生动物及鹿茸、贝母、甘草、大黄等名贵药材。解放后工、农、牧业,文教、卫生等方面发展很快。农牧业机械化程度有较大提高。适龄儿童基本入学。各地普遍建立了卫生院(所)。公路通伊宁市。 1953年3月25日建立时称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河上游南岸,为边境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察布查尔镇。该地公元前2世纪后为月氏、乌孙游牧地,汉属“西域都护府”,唐属“北庭都护府”,清属伊犁将军管辖。1938年设河南县,后改宁西县。居民有锡伯、维吾尔、哈萨克、汉、回、蒙古等族。境内土地肥沃,以农业为主,产小麦、水稻、玉米、胡麻、甜菜、西瓜等。畜牧业较发达。南部林区产木材及旱獭、马鹿、黄羊、雉、雪鸡等珍贵野生动物及鹿茸、贝母、大黄、党参等药材。伊犁河产鱼。自治县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后,农、林、畜牧、工交、邮电及财贸等各项经济建设均取得巨大成绩;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