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对动物的禁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对动物的禁忌分类:【风俗文化】 汉族民间对动物禁忌的方式,或禁食其肉,或禁见其形,或禁闻其声,或禁说其名,或禁杀其体,或忌被其咬。 对蛇有诸多禁忌。蛇为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汉民族的主要图腾。该地区民间至今仍敬事家蛇 (生活于住宅内的一种无毒蛇),流行忌呼蛇名的习俗。蛇在江苏宜兴叫“蛮家”、“苍龙”;在浙江杭嘉湖称“大仙”、“天龙”; 在安徽当涂称“家龙”; 在江西清江称“祖宗蛇”; 湖南常德一带称“老溜”。这些皆为 “尊称”,显然是图腾崇拜的遗留。 见蛇有时是不吉利的。宜兴人认为在米囤上及床上发现家蛇为吉,在檐、梁上发现为凶,有“男怕跌蛇,女怕跌鼠”之说。浙江人也忌见蛇跌落在地。清江人见蛇蜕皮和蛇出洞为不吉利。当涂人认为家蛇出现为凶兆,会有家主死亡或其它意外祸事发生,更忌家主看见; 家中其他人 (包括小孩) 见蛇,不可告知家主,应守口如瓶。犯忌之后,逢凶化吉、戒除晦气之法,江苏、浙江及安徽是点燃香烛,用豆腐、鱼肉、米、酒及茶叶等食物来祭供; 江西清江则将其送至远处,并点三支香“送行”。对家蛇绝不可打杀,宜兴俗谓“打蛇勿死蛇讨命”,清江俗谓“打蛇埋蛇,当作朝华”,意为见被打死的蛇,应该埋葬,这样做好比拜了华庙里的菩萨 (“华”为当地有名的寺庙)。 远古社会的蛇图腾崇拜,演化到今天,缩小为仅仅对家蛇的崇拜,这大概是出于家蛇无毒,不伤人的缘故。 老鼠也是一种“家居”动物。对家蛇的禁忌,是出于一种敬奉心理,对鼠的禁忌,则是出于畏惧感。汉族民间以为,老鼠居于地穴中,夜间活动,能与鬼神相通,满身沾染了阴间的鬼气。老鼠咬了谁的东西,鬼气便传到他的身上,大难即将临头。《三国志?邓哀日传》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曹操的马鞍被老鼠咬了,负责仓库的人很害怕。曹冲想了一个办法替这人解困。他用刀子把自己的衣服穿了个洞,似被鼠咬过一样,并假装悲哀。曹操问他何以如此,他说,俗信衣服被鼠咬了,衣服主人是不吉利的。其实,曹冲用刀子破己衣,作鼠咬之样,一来是为负责仓库的人解脱罪责,二来是替曹操承受厄运,此属模拟巫术。 江苏崇明地区对鼠有三种忌讳:一为老鼠数钱。鼠在深夜时,吱吱作响声,好像数钱。迷信妇女以为听到此声,家中将出祸事,因之日夜担忧,恐大祸降临,必俟数日后,不见灾祸,才能放心。二为老鼠落空。老鼠出外寻食时,或失足跌落,见之以为不吉,不是生疾病,便有其他祸灾,必设法禳解。禳解之法,须见者亲往乡间,沿户乞讨白米,谓之“百家米”,回家以之煮饭,食之便可祛除灾难。三为老鼠咬东西。鼠咬物乃其天性,迷信妇女,以为说了老鼠坏话,为鼠所闻,故东西被咬坏,乃禁止家人怒骂老鼠,甚至或乎 “老鼠伯伯”以媚之。崇明人俗信鼠能掐会算,善知吉凶,故不敢得罪,甚至还要设法取悦于它。 狗,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汉族民间以为狗能通神,所以对狗有种种禁忌。比如狗上房是暗示盗贼即将光临。狗夜哭则俗信有死丧之灾。狗有时前足离地,身子直立,俗称“狗作揖”,见之不吉,必遭横祸。狗吠似哭,其家必有灾祸,灾祸的内容各地说法不一: 浙江余兆、湖南一带以为狗哭兆示将有死丧事发生; 安徽一带则说狗哭为兆示水灾; 浙江湖州一带又说是兆示火灾; 还有一些地方当作是被盗、争讼的前兆。其实,狗哭是狗夜时凄凉长嚎的声音,如猫“叫春”一般,其声与平日里的吠声大不相同。俗误以为是狗看见了鬼,受惊吓才这样叫的,所以联想到将要死人、有火灾、水灾等祸事发生。 狗的另一生理现象是褪毛。俗以为先从腿上和先从头上褪都是不吉利的。俗谓“狗褪毛,先净腿,发大水; 先褪腰,油饼火烧吃一遭;先褪腚,主人幸;先褪头,主人愁”。有的地方以为先褪腰也不好,俗语说:“狗落腰,家家憔;狗落肚,家家富;狗落头,家家愁”。从这两条俗语看,狗先褪肚毛为大吉,先从头上及腿上褪毛则被民间视为异常现象而普遍有所忌讳。 还有一些动物的叫声是忌讳闻见的。乌鸦的叫声在汉族许多地方被认为是凶兆。湖南、安徽人认为听见乌鸦叫,会发生口角; 南京人清晨听乌鸦叫,过去要默诵 “乾元亨利贞”五字真言七遍,以祛不祥。尤其是白顶乌鸦,有类似丧服之嫌,更是忌讳。假若乌鸦屎落在头上,就更加觉得是倒霉透顶的事,一般人们要破口大骂几句,如“该死的乌鸦”,“破嘴乌鸦”等等,并将其轰走。浙江各地也忌门前乌鸦叫,主有凶事,有“乌鸦当头叫,不被打也被吊”的俗语。碰到乌鸦叫要禳解,对乌鸦吐口水,掼鼻涕,同时念咒语,如“上有天,下有地,不怕乌鸦放个屁”,“老鸦白头顶,叫叫勿要紧,老鸦白头毛,叫叫粘勿牢”。 猫头鹰夜鸣亦为忌讳。湖南人认为 “猫头鹰夜鸣,村中必死人”;河北人听见它的声音时,如手中端着碗,就要将碗摔破,以祛除灾祸。忌闻猫头鹰夜鸣的俗信,在我国周朝、汉代就有了。《说苑》说,齐景公对枭鸟 (猫头鹰) 夜鸣,“恶之甚”。《汉书?霍光传》云:“枭数鸣殿前树上,大怪之。”清代则传说,“枭乃天毒所产,见闻者必罹殃祸,急向枭连唾十三口可禳。” (参见熊伯龙《无何集》) 可见,此项禁忌历史悠久。 还有一些鸟的叫声也不吉利。鬼车鸟,又称九头鸟,俗谓闻此鸟叫者为凶。舟山一带传说听到九头鸟叫时,附近就有野鬼游魂。旧时安徽一带,早起听到沙和尚 (一种喜食肉类的鸟名) 的叫声,俗以为必遭病殃。夜间听鹳子叫,俗以为有水灾。汉族旧时还忌闻伯劳鸟鸣,有人说:“伯劳以五月而应阴气之动,其声 然,故俗憎之。” ( 《无何集》) 以上诸飞禽,俗以为凶鸟,闻其声自然不祥,可牛在农耕民族颇受敬重,其叫声有时也被视为不祥。安徽寿春人早晨听见牛鸣,以为有人欺侮;湖北长阳则有句俗谚:“夜里听牛鸣,灾祸要降临”。驴子亦为良畜,安徽一带,却忌讳夜间听见驴子叫,俗以为这是将有灾病的征兆。浙江一些地方忌前半夜家养的公鸡叫,主家室不平安,要急取冷水泼到鸡身上禳解。牛、驴、鸡夜鸣,为不正常的现象,会引起人们产生不吉的联想,故而为人忌讳。 浙江南部山民住屋内忌外来的猫和猪,只有狗来是吉祥。有“狗来富,猪来穷,猫来带麻布(死人)”的俗语。狗来会饲以饮食,猪来则赶打出门,猫来是大忌,要将其捉住,在猫腿上系一小红布条才放走,如捉不到,要赶猫上树上屋才吉。又忌见到地上死猫,如看到了要将死猫扔上树。传说猫在如来佛前捕杀老鼠,犯了杀戒,被刺死无葬身之地,让猫死在地,违了佛祖旨意会不祥。还忌路上遇到鳖,见了 “拉路鳖”有晦气。忌路上遇见蛇交配,也有晦气。如果碰到鳖或蛇交配,要立即解开衣扣,可以制邪,驱除 “晦气”。 禁忌的动物还有: 马、羊、骡、鱼、虾、蟹、虎、狐、蛙等等,这里不再一一介绍。对这些常见的动物,人们的潜意识中有一种认同感,这一认同感承袭于原始的图腾崇拜。尽管后来图腾观念淡漠了,人们仍将自己的生命与动物交感地联系在一起,动物的 “异常”的现象会被认为是自己某种“异常”现象发生的兆示。这便是动物禁忌产生的思想基础。而动物的有规律的正常现象,就不会激发人们的畏惧心理,也就构不成禁忌。动物禁忌还表明,在人类没有完全消除鬼神等超自然观念之前,人们就无法摆脱动物的精神上的“纠缠”,还得通过种种禁忌来调节与它们的关系,来表示人类对它们的敬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