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对节气的禁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对节气的禁忌分类:【风俗文化】 汉族民间节气风俗涂上了鲜明的农业文化色彩,节气本身就反映了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二十四节气是季节和气候的转折点,期间有不少禁忌。人们唯恐自己的言行和天气不合惯例,违背了禁忌,而使一年农事不顺。 立春乃一年农事之始,故有于这天占卜丰歉的习俗。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河南一带民谣云:“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又有“晴则诸事吉,阴乃万事愁”的说法。山东莱阳立春忌挑水和掏灰,如果挑了水,一年当中精神不振光打瞌睡,掏了灰,一年的好运就被掏跑了。郓城则忌小孩在家过节,要让他们“躲春”,到邻家去过节。 清明忌讳天阴、下雨及刮风。俗以为清明不明,即为荒年之兆。清明有风、主旱。清明夜落雨,对麦子不利,谚语云:“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浙江一带的谚语则是:“清明日又清又明,种田人足有收成。”当地清明日忌全天休息,下午要下田,在田间地头插杨柳枝和杜鹃花,可免病虫、鸟兽侵害农作物,有谚云:“清明半天就落田”。汉族民间有清明日戴柳、插柳的习俗。清明不戴柳已成为禁忌。谚云: “清明不带柳,死后变黄狗。”湖北一带认为清明带 (戴)柳是与祭祖有关,不戴柳是不祭祖。所以世人咒骂不戴柳者“死了变猪狗”,言其不孝,猪狗不如。 立夏日忌吃米饭之类散碎状的食品,要吃用米、面粉煮的糊,叫“立夏糊”。吃了立夏糊,田塍糊得牢。男人不吃立夏糊,下田无力气。说是这天北方女人刮“朝南风”,会把男人力气刮跑。此俗浙江一些地区流行。 夏至是农事很重要的节气。俗以为夏至天气变坏会对农作物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农家在夏至里忌讳很多。《清嘉录》云: “夏至日为交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据说这些禁忌都是害怕会引起老天爷下雨。夏至日最忌有雷雨。俗谚云:“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 立秋这天,有的地方视为大节。在云南宜威农家,禁人在田间行走,否则秋收不佳,并要请人在红纸条上写出 “今日立秋,百病俱休”八字贴于壁上。河南、江苏及湖北一带,立秋日忌雷、雨、风,俗谚云: “ (立秋日)一雷波万顷”,“雷打秋,晚禾折半收”,“秋甲子忌雨,雨则多涝”,“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透底”等等。山东莱西一带,禁忌立秋日洗澡,否则,以为身上会长秋狗子 (即痱子); 黄县一带则以为立秋日洗澡,秋后要拉肚子。 冬至为一年间最冷的日子,汉族民间有冬至日吃饺子的风俗,俗称“安耳朵”。河南一带忌冬至不吃饺子,认为如此则会冻掉耳朵,也于农事不利。俗谚云: “冬至不过冬 (指不食饺子),扬场没正风”。浙江一带冬至日要吃赤豆粥或红米饭以驱鬼,忌吃白米饭。这是最古老的民俗,据说是驱赶神话中共工氏的一个最会作恶事的儿子。冬至还忌无雨,湖北一带俗谚云:“立冬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一冬晴”。意主旱也。冬至日忌出嫁女人夜宿娘家,认为否则将克死夫家家长。俗谚有“娘家住个冬,夫家去个公”之训诫。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