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寺院别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寺院别裁分类:【传统文化】 隋唐之时,佛学隆盛,当为天下第一,有“一乘典诏,兴在中华”之气概。它以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为依托,中国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与禅宗均先后成熟与创制,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黄金季节。当时建造寺院之风盛炽。 据晚唐段成式《寺塔记》,所记,仅唐长安 “左街”(注:唐长安外廓城,以位居城之中线的朱雀大街为界,分东西即左右两部分,朱雀大街以东部分称左街,以西称右街)有名寺十五所 (注:《寺塔记》现述名寺十六所,据笔者考证,其中永安坊永寿寺位于右街)。这仅是长安左街的部分寺院,其中大半由于作者“所留书籍,?坏居半”而未能在今传本《寺塔记》上、下卷中反映出来。然所述已颇详细,如左街靖善坊大兴善寺,隋时已建,其“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寺尽一坊之地,可见其面积。其大殿“曰大兴佛殿,制度与太庙同”(《隋书?炀帝本纪》),《历代名画记》称大兴善寺“天王阁其形高大,为天下之最”。如长乐坊安国寺,《寺塔记》称其“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有“东禅院,亦曰木塔院,院门北西廊五壁”,由吴道玄弟子绘壁不施彩色。如常乐坊赵景公寺以及道政坊宝应寺,安邑坊玄法寺,平康坊菩提寺等,均殿宇轩昂,交错斗角,涂影满壁,佛像灿烂,香火缭绕。又如慈恩寺,“凡十余院,总一千八百九十七间,?度三百僧”,规模巨大。 唐代寺院在建筑等方面均获得了发展。其平面布局以殿堂门廊等构成以庭院为单元的群体,实际是居住类建筑的佛教化。大型寺院可有这样的院落十几个,前述慈恩寺“凡十余院”,就是这种情况。该寺为贞观二十二年(648),高宗被立为太子时,为母文德皇后所立,故以“慈恩”名之。该寺恢宏无比,唐会昌灭佛,因特为诏留,得幸免。唐代寺院中独多壁画,表现的多为涅?变、地狱变以及佛本生、佛传故事画,也间以世俗现实生活情事之表现。唐代名画家吴道子、卢?迦、杨惠之等常为寺院涂壁或作佛雕。已发现的山西宋以前的古代木构建筑凡一百零六例,属于唐代者凡四座: 五台山南禅寺正殿 (图一)、佛光寺正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与平顺天台庵正殿;属于五代者凡三;属于宋、辽、金代者凡九十九。其中唐代南禅寺与佛光寺历史最为悠久。这些历经沧桑存留至今的古建筑,具有十分珍贵的研究价值。 图一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唐代时佛教华严宗曾在五台山一带盛行,佛光寺作为当时五台山“十大寺”之一,在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上,具有平面简洁而空间丰富的特点。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指出,佛光寺之平面布局为内外槽形制,以列柱和柱上的阑额构成内外两圈柱架,柱上用斗?,明乳?、明?和柱头枋等将这两圈柱架紧密联系起来,以支持内外槽的天花。由此构成内外两个尺度不同的空间,但在天花之上部位没有另一套承重结构。这种结构技术处理的好处,使得天花以下露明的构件――明乳?、明?与斗?等,摆脱“承重”功能而可充分用以组织空间。外槽结构比较简练,其前部为一间进深,一跳斗?,而外槽之高度竟为进深度的一点七倍,使外槽之空间显得既狭而高。内槽结构相对复杂丰富,柱上以连续四跳斗?承托明?;但“明?不是直接与天花相连,而在?上以斗?构成透空的小空间,加以明?的跨度大,所以在视觉上自地面至明?底的高度比实际高度为大; 再加以天花与柱交接处向内斜收,更增添了内槽的高度感”(该书第124页)。与此内、外槽结构形制相应的,是该殿左、后、右三面以斗?、柱头枋与墙结合,将内外槽完全隔绝,使内槽的空间具有封闭性。在五间制的内槽空间中,各间安置一组佛像,而以中间三间为主。这五个小空间的形成,在技术上,各间柱上采用偷心造四跳斗?,不设横向?、横向枋、将明?安置于天花以下一段距离上。其中部三间柱上,又采用四排斗?和月梁,有美的韵律感。在佛像与空间尺度关系上,佛光寺在技术、艺术处理上亦颇讲究。从实际感觉上看,从地面到天花、与进深以及每间的跨度,构成一个正方形空间,给人以规整庄严之感,其佛像安置于间空间的后部,佛像尺度相当,对佛像背光的处理,是使其微微弯曲,与空间后柱上部斗?的出跳和天花抹斜部分平行,使得佛像与内槽间空间在韵律上显得很是熨贴。从内外槽空间构件与佛像大小尺度来看,其技术与艺术的处理,是尽可能增大佛像的尺度感与庄严相,将佛台设计得较为低矮,而使佛像的头部高于柱高。(图二) 图二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剖面 佛光寺正殿的外部空间形象亦有特色。其台基颇为低矮,每间之立面近于方形,有严谨、坐实之感;柱有生起与侧脚,增添了正殿的稳固性与稳重感。在该殿的外部形象处理上,巨硕斗?的采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尺度相对巨大的斗?安置于各个柱头,斗?与柱高之比为一比二,由于屋顶出跳达四跳,整个屋檐出挑为4米,这又增加了斗?的尺度感。并且由于屋顶坡度极为和缓,巨大的斗?形象更醒目地突现出来。(图三)屋顶出挑深远,檐下留下大片阴影,增加了该寺正殿的神秘感。低矮的台基、略为粗硕且有收分的角柱、略似方形的间空间的立面、巨大的斗?组合以及和缓、厚重、出挑深远的屋宇、略为起翘的檐角、配以造型遒劲浑宏的鸱尾装饰,所有这一切,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蒙太奇”,显示出唐代建筑稳健、雄浑的阳刚之美,代表了唐代建筑技术与艺术因素的圆熟程度。 图三 佛光寺东大殿前檐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