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寿衣与寿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寿衣与寿材

分类:【风俗文化】

老人们都说阎罗王手中捏着一本生死簿,上面注载着世人生死年月时辰。人的寿命前世就已定好,寿辰一到阎罗王即派小鬼来领你去另一个世界报到。汉族民间习惯于将求生的欲望与人生的客观规律之不可抗拒性,用迷信的遐想勾画出一个与人世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阴间”。而且尽可能按自己的想象,把今生今世所追求的生活和向往延续到阴间去。

汉族民间老人都习惯自己生前为自己备下死后的穿戴、住宿,这样他们方可在死时安心闭上眼睛,充满着对阴间的幻想而安祥地离去。但民间又传说着这样一个故事,早先有一个人,生时省吃俭用攒下一笔银子,想带到阴间使用,以免下辈子受穷。到了快断气的时候,他把银子包的好好的紧紧捏在手中,谁知当他来到阴间发现自己捏在手中的银子没有了,马上到判官前喊冤,恳求判官放他回人间取得银子再来。判官应允他立刻还阳,当他尸体还魂,在众亲友的惊吓之余,将死而复生之事述说一通又紧紧捏着银子闭上了眼睛,断了气。但他再一次来到阴间又发现自己还是两手空空,一贫如洗,这时,他才知道人乃是赤条条空空而来,赤条条空空而去也。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也说明人人都明白携带阳间之物到阴间是不可能的。但明白归明白,总抵不过人们对生活的祈求、向往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的需要,还是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丧事风俗,为之解脱,以充实自己的美好遐想。

首先要考虑到穿戴,今生穿得暖下世可不能光身受冻啊! 故汉族民间风俗认为生前做好下世所需的衣服俗称“寿衣”,穿在身上去拜过菩萨,那么这些衣物便可确定是你的了,寿终时穿上它便可随你到阴间。

民间俗规对寿衣的料子、颜色、式样以及做工时辰都有种种讲究。

早先用机器纺织的布及从外国进口的布料称为“洋布”,寿衣是赴阴间所穿,故忌用“洋布”,而作兴用土布、丝绸等料子。但又不能用缎子,“缎”谐“断”也,断子绝孙那不是太不吉利了吗?故忌用缎子为衣料。至于衣料的颜色,为不使在阴间黑乎乎的忌用黑色料子,其他颜色均可使用,但必须备有一套红色的衣裤,江南一带的风俗兴用大红细布做一套内衣。俗谓人死后到了阴间“剥衣亭”剥起衣裳来,剥到了红色,以为是剥出了血,就不会再剥了。浙江武义的风俗,寿衣绝不可用羊皮以及毛料,以至现在连全毛衣料或毛线之类都不能给死者穿戴。俗谓穿上带毛的衣料来世便不可重新投胎为人,而要变身为牛、马、羊、狗等全身长毛的畜牲了。寿衣的式样可根据本人生前爱好,但有一条俗规,即衣袖要特别长,要长过本人手指将手完全遮盖住,俗谓死者手露在外面,会使儿孙生活困苦以致讨饭。

做寿衣的时间必须选择闰月,并要择吉日。待做寿衣的师傅吃鸡蛋茶,送红包为工钱。但有些人意外死亡,未及备下寿衣而需临时赶制,就要给师傅开 “双工钱”。

除了寿衣外,对从头到脚的穿戴均有考究。浙江一带习俗女人死头戴一顶深色帽,帽前必订一颗珍珠,以让她在阴间得以光明。死人入棺时所睡的枕头都要绣上太阳和公鸡,脚上穿的鞋子绣上荷花,正如民谣所唱:

头枕日头知日夜,

公鸡啼鸣知晨晓;

脚踏莲花步步高,

多积阴德盼还阳。

江苏吴县胜浦的前戴村对老人的寿鞋又别有一番讲究。鞋底和鞋帮都要绣上“扶梯纹”,鞋面前头绣上“仙桥荷花”,拱桥形象逼真架在鞋头,桥面上还绣上人物,桥下绣着栩栩如生的荷叶、荷花,连着荷花下方还生着白白嫩嫩的莲藕,俗谓死者穿上这样的绣花鞋可通过仙桥进入 “仙境”。

人生时都追求居住的舒适,自然也希望死后住得体面一些。死者所睡之棺俗称“棺材”,“棺”谐音“官”,“材”谐音“财”,取升官发财吉祥之意,也有的称“寿材”、“大屋”。故民间认为棺材乃吉利之物,俗谓人若梦中见棺材意寓着鸿运来临,大吉大利。难怪今日柳州生产大大小小、灵珑剔透的工艺棺材那样受人青睐,不仅外宾及旅游者争相购买,有些游客还在售棺摊头怀抱棺材拍上一张照片,喜滋滋地既作留念,又寓意好运降临。

汉族民间自古迄今对棺材很有讲究,古代棺材的豪华朴素之分根据死者的身分地位而定,不同的时代又出现过不同形状的棺材,不同的条件又有过不同质地的棺料。历史上曾有过方形、圆形、弧形、船形、罐形、床形等形状的棺材,后来一般都用长方形的棺。棺的用料有陶、木、石、金、铜等种类,在春秋战国时期曾盛行厚葬之风,故随之出现图案奇特,色泽艳丽的木质棺,也出现了坚硬负重、永不腐烂的石棺,还出现千古不朽的铜棺,甚至有了奢侈豪华的金棺、银棺。据考古报道,在镇江北固山曾发掘出稀世珍有的金棺银椁,银椁用锦袱数重包裹置放于石函中。以纯金捶揲而成的金棺,上面还刻着飘逸轻浮的云朵,还有抚托慧日的图象和穿云奋飞的仙鹤,区区棺身,颇为壮观。民间百姓虽谈不上享用金棺铜棺的豪华棺具,而多采用易取的木材为棺料,但对木材的要求很高,江浙一带均兴取杉木为料,并要取年份长,树身笔直之杉树,既为使棺材不易腐烂,又寓意棺材的主人能长寿。

做寿材也有一番俗规。做寿材既然为民间所认为是一桩喜事,其隆重礼仪不亚于庆贺人的寿辰生日。

淮安一带旧时做寿材的习俗就很是考究。当地也与各地一样选闰月,择吉日动工打寿材,到时亲友纷纷前来贺喜,送上糕桃、红烛、炮仗为贺礼,寿材主人的女儿们除了糕桃烛炮等礼外还送上男女不倒翁像一对,俗称“扳不倒”,以示贺老父长寿延年,同时送来万年青一盆、吉祥草一盒、一对金花、大红绉布一丈四尺。当寿材打好后将扳不倒、万年青、吉祥草摆入寿材内,盖上棺盖后插金花在寿材前,大红布披在盖面,取意长寿万年、吉祥如意,也使打寿材之喜更显得喜气洋洋。贺客在大门外燃放鞭炮后进门向老人道喜,还真有一派喜庆场面。

做寿材的木工自然也在一派喜庆气氛中受到渲染,感到荣幸而特别卖力。同时他也能得到主人的厚待,俗规木匠一早吃顿面条,称“长寿面”,中午好酒好肉招待。打完寿材送给喜钱、糕桃,而打寿材的工钱俗规由已嫁女儿付给,以示女儿对父母的孝敬。一女一人出,数女分摊出; 若无女或女儿未嫁由侄女或干女儿出; 若女儿们经济拮据实在难为,也应由老人将钱交于她们,再由她们付给木匠。

做寿材的过程中还流传着“讨寿”习俗。一般规定请人做寿材所剩木头、木脑及材皮、刨花归木工所有,但主人可向木匠请求要些木头回来给小孩做小板凳或小马桶之类的家什,寓意给孩子留下一些福、寿,谓之 “讨寿”。

许多地方都认为寿材做好搁在一个适当的地方就不能再移动。俗称若搬动寿材会对主人带来不吉利,并认为寿材搁得越久越好,寿材干燥,来世身体好,疾病少,浙江绍兴俗谓寿材不干燥,死者来世要患湿症。给寿材上漆也要早漆为好,若殓后方漆,俗称死者在阴间要摸暗弄堂。寿材一般地方都兴漆成黑颜色,材头材尾两块为大红色,男材材头用金粉写一个“寿”字,女材写一个“福”字。但有的地方兴用红漆棺材,据说用红漆棺材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呢! 过去在人才辈出的印江境内的杨家坡,出了个满腹文彩的曹姓秀才。大比之年曹秀才进京投考得中状元,一天皇上设宴召见他,席间皇上见他谈吐不凡,仪表堂堂,问起他的家境,曹状元随口答曰:“启禀皇上,舍下千柱落脚,万马归槽,七十人煮饭,八十人挑水,白日千人叩首,夜里万盏明灯,三只盐船下河,如有一只不到,就要打淡!”状元轻松道毕,皇上听罢暗暗吃惊。心想:“到底是何方贵族?家业如此宏隆,竟八方归心,供养着千军万马,如今眼前的状元郎又才华盖世,功成名就,倘若日后谋朝夺位岂不后患无穷?”顿起杀意,趁席间谈话借故发怒,扣上欺君图谋之罪,立即推出午门问斩。为斩草除根还暗派钦差率领御林精兵万余,待命前往状元家剿灭“叛逆”。当钦差一路明查暗访来到杨家坡,只见放眼四周青山秀水,鸟语花香,地方倒是一块好地方,却只见半山坳中一弯平地,坳中有一个小寨,并不像有大户人家的迹象。动问路人,乡民却指着山坳一幢孤单小土屋说: “那便是曹秀才的家”。钦差满腹疑云顺着行人不绝的石级路一步步爬上山坳。出现在眼前的是一间破土房,顶上盖有几层灰中带黑的黄茅草,土屋四围高高矮矮夹满高梁杆,包谷杆,只见屋檐下蚂蚁成群,来来往往,钦差已明白三分,状元说的“千柱落脚,万马归槽”,莫非就是眼前这景象了。进了屋只见四壁空空荡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连连给客人请坐。灶前坐着瞎老太婆正在吹火煮饭,钦差见之忙问老汉: “老者可姓曹?” “正是。”“家中几口?”“三口,除老伴还有个儿子进京赶考去了。”钦差还问:“老人家今年高寿?”“空长八十。”“老妈妈呢?”“七十出头。”“那你家可有盐船?”“穷人哪来盐船,还不是养着三只鸭子,靠鸭蛋换盐巴吃,若一只不下蛋就要打淡啊!”一切都明白了,钦差望着门口,只见山路上一步一躬登上山、下山去的过路人,深明这便是“白日千人叩首”“夜里万盏明灯”,不必说定指那满天星斗了。钦差们暗暗为状元叫屈,告别老人便匆匆回京禀报。当皇上听完禀报后深知错斩栋梁,担心自己滥杀无辜召致臣民不满,下了一道御令,将为他自己备下的朱棺赐与曹状元,大行丧礼,发送回乡安葬,令地方官府常年奉养其老双亲,并赐金银,两老归天之日也用红棺材安葬。此事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以红漆棺材埋葬为荣,相沿成俗。

“棺材”故名思义有“官”有“财”,而被人们视之为荣耀吉祥之物,难怪闽南一带有个习俗,当做好的或是买的棺材抬回家中时,到了村口要先绕村一周,然后停放,以示荣耀。浙江富阳一带当棺材抬入家门时,亲属须穿上素服跪地迎接,并由女戚哭唱吉利话:

官也来,

财也来,

财丁两旺一齐来,

前头还是后头高,

手捏甘蔗节节高,

脚踏步梯步步高。

……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