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射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射箭

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宫廷“百戏”之一种。宋朝宫中在殿前东西班设有?手十二人,以善弓箭者担任,称之为“招箭班”。表演时共分两种,一种为单人表演,一人口衔银盘,两肩两手共五只作靶,射者皆能中的。男为集体骑射,表演者为妙法院的女童,在小绣龙旗的前导下,百余女童跨马入场,如男子一样戎装素裹、英姿飒爽,她们一手执弓箭,一手揽僵绳,在殿前驰骤盘旋,“左右使马,直背射弓”。

青海民间射箭风俗久远。因多为共同筹办,俗称射箭活动为“支公馆”。比赛前,由主方决定被邀请人并确定射箭日期。青海民间射箭讲究箭手的穿戴和骡马装饰。藏族箭手喜穿氆氇褐衫、朗玛,腰系红绿绫绸,头戴礼帽。回族青年喜穿白绸衬衣,黑坎肩,戴定帽(平顶、无檐的圆形黑帽)。箭场上确定对射的人互称“对慕子”,后多结为莫逆之交。射箭程序为先宾后主,依次开弓。箭命中靶后,众箭手均“儿、儿、儿”大喝三声,既表示命中,亦有胜利之意。

锡伯、蒙古、撒拉、藏、鄂伦春、苗、黎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体育运动。一般在农闲、节日、运动会上举行。射箭源于游牧、狩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屯垦戍边、征战疆场的需要,以后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射箭逐渐演变成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参赛人数可多可少,一般分个人和团体两个项目进行。箭靶有草人靶、木靶、布靶、荷包靶等,姿势有立射、跪射、骑射等多种,以射中靶身次数多少或中靶环数高低决定胜负,一般用牛、羊等实物作为奖品奖给获胜者。这项运动可以在民间即兴举行,有一定的娱乐性质,体育运动会、节日、盛典等场合其比赛内容和形式则比较正规。

弓箭是古代蒙古草原人狩猎生产的重要工具,也是防卫和进攻的武器。蒙古族人民使用弓箭有着悠久的历史。蒙古族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成吉思汗是蒙古草原历史上弯弓射箭能手。11―12世纪蒙古草原上的“森林百姓”(在森林中生活的蒙古族人)亦靠弯弓射箭获取生活资料。在草原上的牧民也靠狩猎获得一部分食品和皮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森林猎民和草原牧人,对他们来说弓箭都是其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

在蒙古草原传统习俗中,人们常以弓箭作为信物。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与札木合结为“安答”(盟兄弟之意)时两人互赠头(骨制箭头)与鸣镝(带响的箭头)。弓箭也是草原上孩子们不可缺少的玩具。在蒙古草原上,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弓箭的神话、传说和故事。除了一些传颂各个时代神箭手射杀凶猛野兽、恶魔、战胜各种敌人外,还传颂着“天降弓夫”故事。故事大意为:很早以前,在一次战争中,草原蒙古人被敌人包围,这时箭已全部射完。正在万分危急的时刻,突然乌云压顶、天降倾盆大雨,敌人的视线模糊了。雨停时,蒙古人发现遍地是箭。于是蒙古士兵拾起天降的弓箭射杀敌人,很快反败为胜。至今蒙古草原牧民仍还保存着那些古代从“天降下来的箭”。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还是反映了弓箭在蒙古草原日常精神生活中的位置。在蒙古族传统婚礼习俗中,弓箭是不可缺少的吉祥之物。新郎必须佩带弓箭,还要举行张弓射箭“降灭魔鬼”仪式。对草原牧民来说,弓箭被进一步赋予吉祥、坚定、有信义的含义。因此在举行宣誓仪式时,都有手握弓箭的习俗。草原牧民每当举行传统的祭火活动和“招福”(一种意为招唤幸福、快乐、富裕生活的宗教活动。蒙古语称之为“达拉阿布乎”)活动时都要摆动弓箭,召唤幸福,盼望快乐生活来临。

蒙古草原牧民每举办喜庆活动,以骑射比赛作为不可缺少的项目。蒙古族传统射箭比赛不分男女老少都可报名参赛。弓箭的重量、长度、拉力等无明确规定。射箭比赛的设置也比较简单。一般都是备一个皮革制的靶子,宽约1米、长约2米,置于距离50―70步远处,五六人一组轮射,以能射穿者为优胜。

蒙古草原射箭比赛分静射和骑射两种。草原牧民最善于骑射。一般每人分射三轮,一轮为三箭,以中靶的箭数多少来评定名次。骑射就是骑在奔跑的马背上点射。靶位设3个,第1个靶是在约2米高的木竿上挂的彩色布袋;第2靶是一个白色布袋;第3靶是个三角形布袋。第1、第2靶在射手的左侧,第3靶在射手的右侧,靶位之间相距约25米,跑道中心线与靶位之间相距约2米。射手跃马进入跑道后,抽弓搭箭,瞄准靶心,准确放箭。静射是从固定位置上射靶,射箭者需要冷静,适度掌握射程与自然环境等情况。

射箭原来也是一项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体育运动。随着生产的发展,它日益脱离了与生产的联系而成为一种体育活动。

保安族传统体育项目。弓系用劈开的大竹竿做成, 2至3片扎成一股, 长4尺左右。为保持弓的柔韧、弹性, 其两头套有水牛角。用弓人必须有过人的臂力。弓绳系几根拧在一起的牛筋绳, 铁制的箭头呈长三角形, 半斤多重。箭绳系有红樱穗。一般射程200米左右。每年冬季, 青壮年男子举行射靶比赛,比赛结束, 宰羊祝贺优胜者。

是由古老的射猎、战争而逐步演变成的体育活动项目。在雷波、甘洛、越西等县曾普遍流行,赛期在丰收以后。弓多用小树干制成,背镶竹片,内贴牛角片,缠有四道丝箍,以增加弹力,用油漆过,闪闪发亮,甚是美观。弓弦用四股麻绳绞制而成,或用牛皮筋制成,两端挽有套扣,用时即套于弓上。箭有两种:一是须箭,用于作战、射猎;一是练习箭,作平时练习和比赛时用。箭杆用硬木或竹子制成。箭头有铁、铜和骨制3种。箭筒为腰鼓形,斜挂于左腋下。射箭比赛有两种:一是骑射,骑于马上,在马奔跑时射击;二是立射,是站在一定的地点射击。多以木石、山羊或树叶为靶,射程在50~150米,每人按规定箭数为限,以射中次数多为胜,用酒肉、布、衣物为奖品。

射箭,藏语称“达潘”。藏族谚语说:“不射箭不见英雄。”足见藏族对骑射的重视,直到元代藏族尚“以骑马较射为乐”。据清《巴安县志》称:“巴塘城西二里许有龙庙一座,前有巴楚河,沿堤老柳数十株。每值春夏,人民于此避暑,名曰逛柳林子。骠马较射,酒醉歌舞,一娱乐场地。”

藏族射箭比赛,有直射和骑射两种。直射又分射远和射靶两种。射靶,射距50米,以连中三箭者为胜,一般是2人一组进行比赛。骑射即骑马奔驰中较射,两人一组比赛,连中三箭为胜。

弓箭是黎族先民护身狩猎的重要工具。猎枪传入黎族地区后,弓箭的作用就不如以前了,但仍然是黎族民间狩猎甚至是自卫的好武器。此外,每逢佳节,黎族还举行射箭活动,经过这样的活动挑选神箭手,后来这种活动便成为黎族传统的体育活动。

射箭比赛 (王静 摄)

流行于内蒙古各地。这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射箭分为静射和骑射两种,对弓箭的式样、重量、长度、拉力均不限。一般规定每人射九箭,分三轮射完,以中靶箭数的多寡定胜负。所说的静射,也称为立射,射手站立在离靶十多米至数十米处,引弓射之。骑射,射手骑马持弓箭,沿跑道边跑边射,跑道通常为85米长、4米宽、半米深的一条沟。沿跑道设三个靶位,每个靶位间相距25米,跑道中心线与靶位相距2米。第一靶,位于射手左侧,是一个2米高的木架上架的一个一立方尺的彩色布袋;第二靶也在左侧,是一个约一立方尺的白布袋;第三靶位于射手右侧,是个大小相当的等边三角形白布袋。在这些袋内装上棉絮。

蒙古族射箭 (波?少布 供)

静射每轮射三箭,每人射三轮,九支箭射完后以中靶数目的多少排名次。近年来在那达慕大会上的射箭比赛,多以静射方式举行。神射手在草原上享有很高的荣誉。比赛结束时,长者亲自把盛满鲜奶的银碗献给射手,民间艺人高唱赞歌歌颂英勇的神射手。

这是达斡尔人非常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从前仅是狩猎的工具而已,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比赛项目。过去,达斡尔族成年男子都佩戴弓箭。用桦木、榆木、稠李子树木制作,把两层弓木片粘合在一起,以便增强弓的拉力和耐用力,弓长约五尺。箭头有铁或骨制作的箭镞,箭尾配有两排对称的雕或鹰的羽毛,可使箭在飞行中保持平衡。箭靶,达斡尔语称通库,用二寸多厚的毛毡制成直径一尺八寸的圆形箭靶,靶环五道,红白相间,用木架固定在比赛场上。射箭比赛一般是在祭敖包时进行,赛前,杀猪或牛款待参赛的选手。比赛时以莫昆为单位选出人数相等的射手参赛。比赛的射程一般是30米或50米不等。比赛时取下箭镞射靶,中环多者为胜。清代曾是达斡尔族男丁考取现役士兵的重要科目,也是八旗官兵武艺训练的主要项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