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尊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尊孔

分类:【传统文化】

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的尊崇措施,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自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后,孔子地位得以奠定,史称“孔圣”。汉平帝元始元年(1年)追封孔子本人为“褒成宣尼公”,以后历代不断追加封爵。自西汉起,对孔子的嫡系后代也予以封爵,有世袭褒成侯、宗圣侯、奉圣侯等。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三月,皇帝亲率群臣至辟雍,“行大射之礼”,并令“郡、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后汉书?礼仪志》)为我国古代学校祭祀孔子之始。后,历代帝王不乏亲赴孔子阙里祭奠朝圣者,在京师设孔庙加以祭奠则成为定制。同时祭奠以孔子为首的先圣、先师、先贤,也被尊定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与劝学联系在一起。国子监及大都市的官学均与孔庙(又称“文庙”、“夫子庙”)并建,其他诸儒学校内设孔子牌位以为供奉,体现尊师重道。魏正始七年(246年)使太常释奠,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定制:每年春秋二仲行礼,每月旦祭酒洒领太学、并四门学博士、助教及诸生,阶下拜孔揖颜。郡学于坊内立孔颜庙,博士以下亦每月朝祀,为郡学立孔庙之始。唐代加封孔子为“文宣王”,其尊崇地位更胜于前代。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诏州县皆立孔子庙,为州县学立孔庙之始。宋代则封孔子嫡系后代为衍圣公,后历代世袭,遂成定制。至元代追加孔子衔至“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清时弃王号而改封为“至圣先师”,寓意更为推崇。孔子后代常世袭曲阜知县,在翰林院博士、太常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等官职中都占有特定的世袭员额。明洪武七年(1374年)专为孔、孟、颜三氏族子弟设立学校,教授三氏子孙,训其族人。至嘉靖十九年(1540年)题准予孔、孟、颜三氏教授、生员以廪米,在兖州府通融取给。教官由孔子后代垄断。清代又在三氏学基础上增加曾氏为四氏学,依然以孔姓为尊。其衍圣公也被朝廷封为正一品,位极人臣。清末,1906年学部颁布教育宗旨,“尊孔”仍被列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