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孤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小孤山分类:【传统文化】 俗称小姑山,在安徽宿松县城东南60公里的长江中。一峰独立,故名孤山。称小孤山,为区别于鄱阳湖中的大孤山而言。江流至此,湍激如沸,海潮不能上,元天元中曾立石柱于山,曰“海门第一关”。半山有启秀寺, 民称“小姑庙”。寺周山中有龙角石、龙耳洞、龙眼石、琼岩滴翠诸景,有弥陀阁、界潮祠、送子塔、先月楼诸古建筑,以及御诗碑和名士题咏石刻诸古迹。此山以独特形象,吸引古今无数名人文士,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明解缙曾来游览,题诗曰:“半空岩石驾高台,过客登临此处来。佩玉尚闻仙子去,乘鸾疑见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妆镜,绝顶云鬓绾髻堆。一望东南形胜阔,何须海上问蓬莱 在安徽宿松县境内长江中。又名小姑山,与江西彭泽县城遥遥相对,隔江而望。山峰拔地而起,周仅里许,高逾千寻,因其状如古代妇女头上的发髻,故又称髻山。山中石级盘绕,登上孤峰,凭栏四望,江天寥廊,都市烟笼,大有缥缈出世之感。宋苏轼作《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一首,极为形象地描写小孤山: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位于宿松县东南65公里的长江中,被誉为“长江绝岛”。山周里许,高百米,形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山上建有启秀寺,依山势构筑,系唐禅宗高僧马祖道一创立,北宋时重建,易名慧济寺,祀海神马祖。明洪武年间加封女神为天祀圣母,改名天妃庙,又称“小姑庙”。现存建筑系清咸丰七年兵部尚书彭玉麟等重建。 位于县城东南60公里的长江之滨,高百余米,周围约1里许。因一峰独立而称孤山。山形如妇女发髻,旧又称髻山。为区别于鄱阳湖中的大孤山,今称小孤山。民间称小孤山为小姑山,称对岸的澎浪矶为彭郎矶,并有“小姑嫁彭郎”的传说故事。苏轼诗有“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咏。这里矶壁峭立,江流湍急,地势险要,有“海门第一关”之称。山虽小,景色奇丽。陆游《入蜀记》:“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山比。”从山脚至山顶有石阶365级,沿途可观龙角石、一天门、龙耳洞、弥陀阁、惠济寺、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拦江石等景。惠济寺又称天妃庙、小姑庙。庙门有楹联:“气障百川偏号小,名济五岳孰云孤。”山顶有梳妆亭,传为小姑梳妆处,并有明嘉靖皇帝手书诗碑。历代著名文人谢灵运、顾况、白居易、王安石、杨万里、范成大、刘基等,都曾来此游览吟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