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洞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小洞天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鳌山之麓,距市区约40公里。又名海蚀洞,外观状如石龟。从西向东行,始见一巨石,头尾尖尖,上有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重阳日周邝题刻“石船”二字。清卢绍《石船》诗:“名虚不载江湖物,舟实无烦斧凿修。”过石船,有一洞穴,礁石上有南宋毛奎题刻“小洞天”三字。洞口右侧,有一“蛤蟆石”。越其背脊,有一巨石状如天然平台,毛奎题刻“钓台”二字。其右侧刻有郭沫若《游崖县鳌山》诗。钓台石西北,一黑色巨石,状如掌扇覆盖,三面壁立,正面刻毛奎书“海外奇观”四字,及其《大小洞天记》与诗。此外还有石井、仙梯、时辰石、试剑峰等石景。 意为神仙居住的福地。古崖州八景、今黎族旅游胜地之一。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南山之西南海滨。宋淳钓丁未年(1247)郡守毛奎开山径始。小洞天呈牛角形,深约2.8米。西北口和东北口相通,均可进出。洞上巨石如丘,独处鳌山之麓,鲸海之滨。顶上可容数十人坐立。临海有一椅状钓台,相传为仙翁垂钓六鳌的灵座。钓台之北的大山叫鳌山,传为六鳌之骨堆成。巨石之上有毛奎题写的“小洞天”和“钓台”等摩崖石刻文字。1926年,现代文坛泰斗郭沫若游览小洞天时,誉之为“南溟奇甸”。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