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篆与隶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小篆与隶书

分类:【传统文化】

秦国的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逐渐发展过程,大篆在不断简化整理之中,到战国末年,基本上形成了秦隶和小篆两种字体,为秦始皇日后统一文字作好了准备。

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秦篆文字是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前312年)的石刻《诅楚文》,共有3块石刻,皆发现于宋代。一件发现于今陕西渭水朝那湫旁,一件出于凤翔开元寺,另一件出于洛,藏洛阳刘氏家。这3件刻石是秦王向巫咸大神、大沉厥湫及亚驼(滹沱)之神诅咒楚王的产物。三石文字除神名不同外,其余内容均相同。原出土之石早已亡佚,现存有《绛帖》、《汝帖》本,不过是宋人刻本中留存的文字罢了。由于多次翻刻,已经走样,但仍可看出其文字特色。

秦统一中国以前,汉字简化是沿着两条途径发展的:一是保存古代象形文字的基本结构,但是笔划稍微有所简化,这种简化《说文?序》中称为“省改”;另一途径则是用笔划符号,全部改变了象形字的结构,如“人”字的偏旁写作“亻”,失去了象形的意义,这类简化称为“约易”。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把那些没有简化的古代象形字称为“大篆”,经过“省改”的文字称为“小篆”,经过“约易”以后的字称为“隶书”。在秦统一以前,“篆书”、“隶书”字体并无专名,所谓秦书八体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后所定之名。但是在秦统一中国以前,秦国文字的简化发展确实是沿着“篆”、“隶”两条途径并行的。现在发现的秦国小篆体文字,除前述之《诅楚文》之外,还有秦孝公时的大良造鞅量上的文字、秦始皇诏版上的文字,以及秦统一前制造的新嘀虎符上的文字。

小篆较之大篆虽然简化,但书写起来仍很麻烦,于是更为简便易写的隶书便应运而生。在字的结构上,初期的隶书和小篆没有大的差别,只是在用笔上有所不同。例如,变圆形为方形,变弧线为直线,这就是最大的区别。隶书开始流行于民间,秦国统治者并不重视,但是隶书方便实用的特点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最后使统治者予以承认,并在官方文书中开始使用,考古资料证明,在秦统一前官府所使用的文字,绝大多数是隶书。郭沫若同志曾研究了秦昭王三十三年(前274年)铸的《高奴铜石权》中的字体,指出:“这些铸辞中的好些字迹和隶书差不多。以‘奴’字而言,所从女旁,不像篆书那样作,而作女,人旁不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20 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