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说界革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小说界革命分类:【传统文化】 清末,小说已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惯用样式,影响面既广且深。资产阶级改良派出于揭露社会黑暗、宣传维新变法的需要,发起了改革小说创作的运动。改良派头面人物梁启超、康有为、严复、夏曾佑等人反对鄙视小说为“小道”的观念,强调小说的社会功能。夏曾佑认为小说“其入人之深,行世之远,几出于经史上”(《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梁启超通过总结欧洲各国经验,阐明小说具有左右社会舆论,促进政治变革的作用,他说:“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则必自新小说始”(《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小说与维新变法紧密联系起来。严复、夏曾佑则明确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梁启超、夏曾佑等人还就小说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像《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以上为梁启超著)、《小说原理》(夏曾佑)、《小说林缘起》(徐念慈)等对小说的性质、作用以及创作规律等都有所阐述。为小说理论的建树、后代文艺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此时梁启超、吴趼人、李伯元等人还创办了《新小说》、《月月小说》、《绣像小说》等刊物,为小说及其评论的发表提供了园地,促进了小说的繁荣与发展。于是出现了四大谴责小说等长篇杰作。作品虽大多沿用旧白话小说的章回体,但其内容却显示了揭露黑暗,谴责世俗的特点,充分发挥了文艺的战斗作用,展现了资产阶级文学辉煌的一页,也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理论的建树和创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