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少数民族称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少数民族称谓分类:【中国民俗】 彝族亲属称谓彝族亲属称谓不以年龄长幼而是按辈分大小来称呼。兹举例如下: (1)下辈对长辈的称呼。孙辈对祖辈―――曾祖父、外曾祖父统称为“阿丕”,曾祖母、外曾祖母统称为“阿兀”;祖父、伯祖父、叔祖父统称为“阿普”,祖母、伯祖母、叔祖母统称为“阿妈”。 晚辈对长辈的称呼除有统称外,还根据长辈的名字和排行的不同有不同称呼。如舅父、姑父、岳父统称为“俄尼”,具体称呼则有“俄伊”、“俄吾”、“俄公”、“俄机”、“俄甘”、“俄乃”、“俄牛”、“俄支”、“俄知”、“俄呷”、“俄甲”等;舅母、姑母、岳母统称为“阿波”,具体称呼则有“波机”、“波果”、“波略”、“巴甲”、“巴呷”、“巴乃”、“巴基”、“巴知”等。父亲称“阿伯”,叔父姨父统称“潘吾”,具体称呼则有“阿依”、“阿吾”、“阿公”、“阿档”、“阿当”、“阿甘”、“阿乃”、“阿基”、“阿牛”、“阿支”、“阿机”、“阿智”、“阿甲”等;母亲称“阿莫”,叔母姨母统称“莫尼”,具体称呼则有“莫机”、“莫果”、“莫依”、“莫略”、“麻甲”、“麻呷”、“麻知”、“麻基”、“麻乃”等。 (2)平辈之间的称呼。夫妻之间,一般不直呼其名。婚后生育后,丈夫呼妻子为“阿依阿莫”,即孩子他妈,妻子呼丈夫为“阿依阿达”,即孩子的爸。亲兄弟、堂兄弟、表兄弟、襟兄弟统称为“乌乌依也”,具体则要呼爱称“阿玛支”。哥哥可直呼弟弟的名,但弟弟不能呼哥哥的名。亲姐妹、姨表姐妹、叔伯姐妹统称为“阿莫尼”,具体则要呼爱称,姨母的女儿称“阿莫尼”,叔父的女儿称“潘吾莫尼”。哥哥姐姐可呼弟弟妹妹的名,但弟弟妹妹不能呼哥哥姐姐的名。姑舅表姊妹、姨姊妹统称为“阿米阿惹”,具体称法是姑母的女儿称“阿乃阿惹”,舅父的女儿称“俄尼乃阿波惹”,妻子的姊妹称“吾莫尼玛”。 (3)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姐妹的儿子称“尼莫惹”,女儿称“惹嫫”;弟兄的儿子称“惹杜”,女儿称“阿米杜”;儿子称为“惹”,女儿称为“阿米”。另外再按子女长幼顺序及排行称呼,儿子从小到大依次为“阿木”、“木乃”、“木呷”、“木基”、“木古”、“木略”,女儿依次为“阿依”、“阿呷”、“阿芝”、“依格”、“依谷”、“那玛”,儿媳称“惹媳嫫”,女婿称“阿米撒乌”,孙子统称为“尔也”,孙女统称为“乌玛”。 ① 白族亲属称谓白族称谓各地虽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白族一些称谓的读音与汉族同一称谓的读音很相近。例如,白族称祖父为“阿爷”,祖母为“阿奶”;称父亲为“阿嫡”,与“阿爹”音近,母亲为“阿姆”,与“阿妈”音近;称兄为“阿高”,与“阿哥”音近,姐为“阿几”,与“阿姐”音近;称弟为“阿提”,与“阿弟”音近,妹为“阿米”,与“阿妹”音近;称叔之妻为“阿婶”,称姑母为“阿谷”,“谷”与“姑”音近;称侄女为“阿妞几”,与“阿妞姐”音近;称孙为“双”,与“孙”音近等。不同的是洱源一带称姐姐为“阿大”,称堂叔为“阿宴”,称爷爷为“阿劳”或“阿峨”,何以如此,待考。 在白族称谓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很多白族称谓的读音与古汉语相近甚至相同。例如,妻子称丈夫为“拨”,与周代的女子称丈夫为“伯”音近;丈夫称妻子为“务”、“务尼”,与周代男子称妻子为“妇”、“妇人”音近;公婆称儿媳为“之务”,与古称“主妇”音近;祖父母称孙为“双”,孙之妻为“双务”,与古称“孙”、“孙妇”音近;父母称女儿为“妞”,与“囡”音近,称儿子为“之”,与“子”音近;女婿称岳父为“外夫”,与古称“外父”音近。在白族称谓中为何保留如此多古汉语,是值得研究的。 白族称谓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居住在发达地区的白族与边远地区的白族称谓很不一样。在大理一带,称谓比较复杂。几乎每一个被称者,都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很少有相同者。如大理喜洲,除祖父母、叔伯祖父母及丈夫之祖父母,都统称为“阿爷”、“阿奶”外,其余都各有称谓:姑祖父母称“谷劳”、“谷奶”,外祖父母称“外公”、“阿泡奶”,妻之父母称“外夫嫡”、“外夫姆”,丈夫之叔伯称“大三爷”、“大爷”,妻之叔伯祖父母称“遗老”、“遗奶”。而兰坪和怒江的白族支系那马人和勒墨人的称谓就简单得多。凡上述祖父母一辈人,无论直系旁系,血亲姻亲,全部称“阿布”、“阿尧”。对孙子、孙女一辈,在大理一带,都各有称谓,从孙子、孙媳、孙女、孙女婿,到侄孙、外孙、舅表侄孙、姨表侄孙,都各有专门称谓,但在那马人和勒墨人中,则凡孙子一辈,不管血亲姻亲、直系旁系,也不管男女,那马人统称“阿西”,勒墨人统称“阿松”。 ① 佤族亲属称谓云南西盟和沧源均为佤族聚居地区,两地因语音差异,民族语的称谓也略有不同。 西盟和沧源佤族均称祖父、外祖父为“大”,西盟称祖母、外祖母为“亚”,沧源称为“也”。西盟称父亲为“诺营”,沧源称为“唐”。西盟称母亲为“麻”,沧源称为“麦”。西盟称伯父、伯母、姑父、姑母为“亭”,沧源称为“庾顶”、“麦顶”、“保”、“町”。西盟称丈夫为“阿妹依”,沧源称为“阿妹”。西盟称妻子为“阿慕英”,沧源称为“阿慕”。西盟称哥哥、表兄为“艾即”,称姐姐、表姐为“欧”。沧源称哥哥、表哥、姐姐、表姐为“布改”。西盟称弟弟、表弟为“泡务”,称妹妹、表妹为“阿尼思”,沧源则统称为“朴”。西盟称儿子为“官阿麦依”,称女儿为“官阿崩依”,称侄子、侄女为“官喂”,称姨侄儿、姨侄女为“官”,沧源则统称为“更”。西盟称孙子、孙女为“官撒”,外孙、外孙女为“官撒依”,沧源则统称为“更赛”。 ①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现在佤族亲属称谓,仍然保留不少母系制的遗风。如西盟佤族把儿子、女儿、侄子、侄女、姨侄儿、姨侄女、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都称为“官”,沧源佤族把儿子、女儿、女婿、侄子、侄女、姨侄儿、姨侄女都称为“更”,把哥哥、姐姐、表哥、表姐称为“布改”,把弟弟、妹妹、表弟、表妹称为“朴”等。 普米族亲属称谓普米族亲属之间的称谓都有严格规定。在家庭内部,晚辈一律不许直呼长辈的名。兄弟之间相称呼时也必须在名字前加上相关的称谓,如“拜”(哥或姐)、“肯”(弟或妹)等。 (1)亲属间男子主要称谓。丈夫称妻子为“池”;称儿子为“纽”,称女儿为“咪”;称孙子、孙女为“依子”;称重孙为“依录”;称兄弟的妻子为“肯”或“拜”,称兄弟的子女为“度”;称父亲为“栓”,叔伯为“崩”,姑妈为“尼”;称祖父为“阿布”,祖母为“阿地”;称曾祖父为“绒布”,曾祖母为“绒地”。 (2)亲属间女子主要称谓。妻子称丈夫为“尼布”或“不泽”;称姐妹的儿子为“吉子”,女儿为“吉米”;称姐姐的丈夫为“肯”或“拜”;其他称谓则与男子相同。 ② 摩梭人亲属称谓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宁蒗泸沽湖地区摩梭人的亲属称谓。 由于在摩梭人地区,长期同时存在母系家庭、母系父系双系家庭、父系家庭三种形式,其中又以母系家庭和双系家庭中的母系成分占主导地位,这种以母系成分为主的母系家庭,她的最大特点,是家庭庞大而关系单纯。母系家庭一般在十人以上,多的达三四十人。母系大家庭的权力,都集中掌握在母和舅手中。母和舅在摩梭人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摩梭谚语说:“摩梭男儿英俊魁梧全靠舅父养育,摩梭姑娘美丽能干全靠母亲恩德。”母系家庭成员世系皆从母,亲属关系极为单纯。家庭中母辈只有母亲及其同胞兄弟姐妹或从兄弟姐妹,再上一辈也只有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或从兄弟姐妹。 对母亲及其姐妹,全称“阿米”(阿妈),对外祖母及其姐妹,全称“阿依”(阿婆)。 在摩梭人母系家庭中,只有阿妈、阿婆、舅舅和兄、弟、姐、妹的称谓,而没有父子、婆媳、夫妻、翁婿、姑嫂、妯娌等等的称呼。即使是在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中,摩梭人也大多称父亲为“阿乌”(舅舅),而很少称“阿达”(父亲),称姑母为“阿米”(阿妈),而很少称“阿尼”(姑母)。在摩梭人母系家庭中,下辈对长辈,如对母亲、姨、舅舅,没有亲疏之分,一样受到尊敬,兄弟对姐妹的子女,也没有见外,均以亲生看待。兄弟姐妹之间也相互关怀。所以摩梭人家庭内部很少发生纠纷,大家和睦、礼让相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