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屈原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屈原祠分类:【传统文化】 又名清烈公祠,在湖北秭归县城东1.5公里、长江北岸向家坪。传说屈原死后,有神鱼将其尸体驮回他的故乡秭归,在城东五里安葬,是地遂名“屈沱”。祠系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建,宋、元、明、清,屡圮屡修,后改额“清烈公祠”。1978年迁今址复建,计有山门、大殿、左右配房等建筑。山门为牌楼式,高14米,四柱三楼,正中门额题“清烈公祠”四字,两侧榜题“孤忠”、 “流芳”。面墙泥塑,彩画人物故事,一如旧制。大殿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按明代木构手法设计,崇台高耸,翠瓦飞檐,宏丽壮观。殿后为屈大夫墓。整个建筑背依崇岭,前临大江,远眺江南五老、 芙蓉诸峰,如笔架连峙,似碧莲待放,天然景物绝佳。每逢端午佳节,五彩龙舟,竞渡江心,锣鼓喧天,欢歌如潮,游人似织,盛况空前。 屈原祠位于湖北秭归城东1.5公里长江北岸的向家坪。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北宋改名为清烈公祠,元、明、清屡圯屡修,才得以保存。1978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时,将它迁移至此,并按原貌重建。山门为牌楼式,四柱三楼,正中门额题“清烈公祠”四字,两侧榜题“孤忠”、“流芳”字样。面墙泥塑、彩画人物故事。殿后有屈原墓,系衣冠冢。墓前有石坊、门阙等。周围的香炉坪上有屈原庙、读书洞、吟诗台、照面井等古迹。此处背依崇岭,前临大江,天然景物连成一片,风景绝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