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代十国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42 五代十国907—960

907年朱温灭唐,在汴(今开封)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此后,在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4个朝代,加上后梁,史称五代。同时,在南方和山西一带,相继出现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南平)、北汉等10个国家,史称十国。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至979年北汉灭亡,宣告结束。

五 代 世 系 表
一、后梁世系


二、后唐世系


(934—936)


三、后晋世系


四、后汉世系


五、后周世系


十 国 简 表


吴 902—937亡于南唐
吴越 907—978 亡于北宋
南汉 907—971 亡于北宋
楚 907—951 亡于南唐
前蜀 907—925 亡于后唐
闽 909—945 亡于南唐
荆南 (南平) 924—963 亡于北宋
后蜀 934—965 亡于北宋
南唐 937—975 亡于北宋
北汉 951—979 亡于北宋

五代十国907-960Wudai shiguo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割据时期。唐朝灭亡后,中国中原地区相继出现5个短暂的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同时,南方和山西地区,先后出现10个割据政权,即:吴、前蜀、后蜀、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史称“十国”。五代十国前期,黄河流域是两大集团斗争的场所。一个是以开封为基地的朱温集团,另一个是以山西太原为基地的沙陀族李克用集团,河北、山东原有的强藩和唐中央禁军势力都已被他们消灭。朱温本为黄巢部将,降唐后封节度使,逐渐扫除了今华北地区的割据势力,并一举铲除宦官集团,于天祐四年(907)灭唐建后梁,是为后梁太祖。后梁历三帝,共17年。龙德三年(923),李克用子李存勖南下洛阳,建后唐灭梁,是为后唐庄宗,后唐历4帝,共14年。清泰三年(936),明宗(即李克用)女婿石敬瑭,乘后唐内乱,以割让幽蓟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为代价,换取契丹的援助,从太原南下灭后唐建晋,是为后晋高祖,历2帝,共11年。开运四年(947),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乘后晋与契丹交兵之机,在太原称帝,建后汉,是为后汉高祖,后迁都开封,历2帝,共4年。乾祐四年(951),邺都留守郭威依靠禁军势力,引兵南下,灭后汉,建后周,是为后周太祖,历3帝,共10年。显德七年(960),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
南方九国的地区原为唐中央政府控制区,在黄巢义军两次扫平江南后,各地方割据势力纷纷称王,出现了九国,加上后汉高祖刘知远弟刘崇,留守太原,郭威南下灭汉称帝时,他占据河东12州,称帝,建立北汉。南方九国中前蜀与后蜀前后相接,吴与南唐先后相承,此外,钱镠以杭州为中心建吴越,王潮、王审知兄弟据福建全境建闽,马殷在湖南及桂管诸州建楚,刘隐据岭南建南汉,高季兴驻守江陵,控制荆南3州,建南平。北宋建国后,尚存的荆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相继被灭或归降,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全国统一,正式结束了唐末近百年南北分裂的历史。
五代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有极大的不平衡性。中原地区连年战争,朝代更迭频繁,征发科敛沉重,屠杀残酷,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户口大量流亡和减少,繁华都市在乱军的焚掠、摧残下,变成瓦砾废墟,人烟荒芜,满目疮夷,后周时,这一局面方有扭转。南方经济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成为九国割据政权建立和存在一段时期的经济基础,战争较少,比北方相对安定些,尤其江南和巴蜀两个地区富庶安定,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极为有利。南方各国统治者相继施行了一些鼓励生产、兴修水利、减免人民负担的措施,推动了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但由于战争时有发生,一些国家额外征敛名目繁多,甚至强迫青壮年从军,如北汉、南唐等国,无疑对社会生产起到了阻碍作用。五代十国时期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都处于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总的趋势是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禁军实力,逐渐削弱和消除分裂割据的势力和因素。后周太祖和世宗的相继改革,使后周逐渐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政治力量、物质力量和军事力量,世宗柴荣一统天下的雄心化为具体行动,于显德二年(955)征蜀,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但他壮志未竟身先死。赵匡胤建宋后,继其事业,太平兴国四年,太祖弟太宗赵光义征服北汉,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五代十国时期,不仅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也是统一的宋王朝建立的前奏,是唐宋两朝继往开来的过渡时期。统一的各种因素在割据混战的局面下迅速向前发展,人民对安定局面的渴求,经济、文化的联系和发展,抵御北方兴起的契丹入侵,都促使统一因素不断增长,终于促成了统一局面的最终形成。

(一) 五代帝系表

五代十国907—960年

历史时代名。即唐、宋王朝之间的分裂割据时期。从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建立后梁,至960年赵匡胤代周建立北宋止,这段时期称五代十国,历时54年。此间,中国北方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相互更迭的政权,史称五代。因其名称和前代相同,故在其名称前加一个 “后” 字,以示区分。同时,中国南方和山西地区先后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 (南平)、北汉等十个基本上并立的割据政权,史称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分裂割据的继续,但又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

五代十国907—960Wudai shiguo

中国历史上唐、宋两朝间暂短的分裂割据的时代。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同时又为重新统一准备着条件,是北宋统一的前奏。五代指中原地区相继建立的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6)、后汉(947—950)、后周(951—960)五个朝代;十国指南方广大区域内分别建立的吴(892—937)、南唐(937—975)、吴越(893—978)、楚(896—951)、闽(892—945)、南汉(905—971)、前蜀(891—925)、后蜀(925—965)、荆南(南平) (907—963)和山西地区的北汉(951—979)。在全国范围内北方还有契丹,西南有南诏、吐蕃、东北有靺鞨。五代十国的创建者多是唐末的新老藩镇节度使或他们的部将。朱温(朱全忠)原为黄巢部将,后降唐任宣武节度使,凭借自己的武力,平灭华北地区的割据势力、诛灭宦官,天祐四年(907)废哀帝,灭唐,于开封称帝建后梁。共17年,历2帝。沙陀人李克用为唐王朝所封晋王,与后梁常有战争,龙德三年(923)李克用之子李存朂灭梁建后唐,迁都洛阳。共13年,历4帝,为其河东节度使沙陀人石敬瑭所灭。石敬瑭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土地,甘称“儿皇帝”换取契丹贵族的帮助,建后晋,都开封,共10年,历2帝,为契丹所灭。原后晋河东节度使沙陀人刘知远在契丹退出中原后,入据开封称帝建后汉,共4年,历2帝,为其部将郭威取代。郭威建后周,共9年,历3帝。在南方广大区域内,杨行密建吴,都扬州,共46年,历4帝,为南唐所取代。钱镠建吴越,都杭州,共85年,历5帝。马殷建楚,都长沙,共56年,历6帝,灭于南唐。王潮建闽,都福建,共55年,历7帝,灭于南唐。刘隐建南汉,都广州,共67年,历5帝。王建建前蜀,都成都,共35年,历2帝,灭于后唐。这六个政权的创建者均为原唐朝节度使或军校。李昇建南唐代吴,都南京,共39年,历3帝。孟知祥建后蜀,都成都,共40年,历2帝。高季兴建荆南,都江陵,共57年,历5帝。北方沙陀人刘旻,在后周代汉后建北汉,都太原,共29年,历4帝。五代十国的割据混战,重赋酷刑使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不断激起人民反抗;北方契丹的发展对中原地区的威胁也日益严重;中原的地方割据势力在混战中大大削弱,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实力最强的武装力量,随着这种政治形势的变化,中原的经济也有所恢复发展;南方各政权统治时间较长,战乱较少,南方经济继续有所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北各地区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分裂割据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有利于统一的因素不断增长。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积极推行改革,进一步整顿禁军,严明军纪,诏令群臣上言政治得失,澄清吏治;招垦荒田,均定赋税,修治河道,还俗僧尼,同时南征后蜀、南唐,北伐契丹,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建隆元年(960)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代周建立北宋,历十余年,先后平灭荆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全国大部分地区重新统一。

五代帝系表

十国帝系表

五代十国

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自己称帝于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地区。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此后,又相继出现后晋、后汉、后周依次更替的情况,历史上将此称为五代。同时,在南方和山西地区,也先后出现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即南平)、北汉等10个小国、称为十国。五代十国是一个纷扰割据的时期,由唐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发展而来。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宋先后削平南唐、吴越等割据势力,至979年灭北汉统一全国,结束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以后,在中原的5个政权和周边10个割据政权的合称。907年朱温建后梁,此后在923、936、947和951年相继更迭为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中最早建立的是907年的前蜀。此后又先后有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唐、后蜀、荆南(南平)、北汉。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976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派兵于979年灭亡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