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屋柱的文化品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屋柱的文化品格分类:【传统文化】 屋柱首先是一种技术,同时是一门艺术。从文化审美角度分析,屋柱的技艺形象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檐柱、角柱、山柱或廊柱,是中国建筑立面形象的重要构成。中国建筑的大屋顶是很触目的,它的檐口一般为略呈反翘之弧形的横线条,台基较高广,所以,建筑外立面立柱之高耸,作为大致垂直的线条,恰与横阔的大屋顶与台明构成对比与和谐,成为上部之屋顶与下部之台明的综合因素。我们常说,由于大屋顶反翘,使中国建筑整体形象显得轻盈而灵动,而外立面纵直的立柱在造成这一整体审美效果中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因为凡立柱形象,审美上多少均有奋起、向上的动感。 同时,檐柱与角柱的有序排列,构成了建筑物立面的旋律。中国建筑檐柱与角柱之和一般为偶数,它们与它们所分隔、连续而成的间的奇数构成谐调。如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七间八柱、九间十柱、十一间十 二柱,是一种整齐的旋律。由立柱所划分的间,以明间面阔最大,居于立面之中部,向左右两边递减,次间为次,梢间又次,尽间再次……柱距从中部向两边逐间减小,这是中国特殊的柱式形象。(图四) 图四 立柱平面与步架: (1)明间 (2) 次间 (3)梢间 (4)尽间 其二,从内柱形象看,中国建筑内柱的林立,是木构使然,因为是木构与坡顶,内柱间的跨度不能太大,不能像希腊之石构平顶或罗马之石构?顶跨度较大,这造成了中国建筑尤其殿、堂之类内部空间植柱高耸、林立的深邃意境。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殿身共有立柱七十二根,这已经大大增强了这座著名宫殿昂然向上的动势。尤其殿内中间六根巨硕的沥粉蟠龙金柱凌然挺拔,在观感上放大地渲染了金銮殿的崇高感与深邃感,要是没有这些室内金柱,人们反而感到不习惯,总觉得殿内空空,感情无所皈依。当然,如果内柱过密,也会造成拥挤的不快之感,所以中国古代曾经采用“移柱”与“减柱”法,就是为了克服这一弊端。不过,有的内柱群确是有意建造得颇为拥挤的,以渲染森然、神圣的美感。比如,明十三陵之长陵陵恩殿内,有大柱三十二根,最巨之四柱高为14.3米,柱径达到1.17米,为楠木之柱,巨柱如林,这是陵寝建筑的文化主题的象征。 其三,从屋柱的整体美学性格看,中国建筑之立柱形象总的来说是偏于素朴的。这不等于说凡柱都不加装饰与不具有多少象征意味。从柱之装饰看,其绚烂程度从皇家、官宦到平民呈递减现象。北京故宫宫殿的立柱一般染为红色,故宫太和殿等的立柱饰以蟠龙形象,显得至尊至贵,象征王权威风八面,君临天下。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有巨硕的云龙石柱,也是歌颂王权的。因为孔子被尊为圣人,自唐代起又被尊为“文宣王”,立柱装饰以龙象,虽然与孔子的春秋官宦身分有点不符,却也说明中国古代的尊孔倾向,皇恩浩荡,使孔府获此殊荣。官宦之建筑立柱装饰自然要比皇家低一级,而老百姓居屋的立柱多半是不事装饰的。宗教建筑的立柱也很有特色,如河南济源阳台宫大殿石柱就精雕细刻、气势很不凡。(图五) 图五 河南济源阳台宫大殿石柱 在一些文化类、纪念类、宗教类、园林类建筑的立柱上,装饰的主要方式,是楹联。它直接刻写或将刻榜悬于建筑物楹柱之上,是集书法、雕刻、诗词、建筑与园林艺术为一体的立柱装饰艺术。如上海天然居酒楼有一回文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传为此上联乃乾隆所题,文人墨客搜索枯肠无以对出下联,后豁然开悟而成“回文”绝对。杭州孤山有 “西湖天下景”亭,亭柱上一联云: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以叠韵词连绵相构,文采风流,婉约华章,无论顺念倒颂,均极上口。昆明有天下闻名的大观楼长联,可为楹联之最: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滔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楹联使中国建筑的立柱形象陡为增色。 在整个立柱发展过程中,柱础艺术之装饰亦很有讲究,各种石刻纹样,将这一本身纯粹实用的柱式构件提高到艺术水平。 柱础多种多样。从目前考古发现,其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一,在柱下铺垫卵石,不露明,同时,有的立柱兼以“人牲”“血祭”为观念上的柱础,这在对殷墟建筑遗址等的考古发现中,已经得到证明;其二,在柱脚下放置一块大石,不露明;其三,让础石上升到地面上来,成为整个立柱的外观形象部分;其四,在础石上再安装一个柱架,唐宋时柱座多采用复盆式,清代变作 “古镜”、“盆”也由鼓曲形变为内凹反曲形。进化为“磉墩”,形状与层数丰富多样,可使柱础通体雕刻纹样。有的在柱身与支座间设一个古代称为“质”的构件,最早的“质”以青铜为材。 比较起来,中国建筑之立柱形象一般与人体美观念无涉,所谓人像柱仅偶一为之。这是与古希腊那种象征男女人体美的陶立克、爱奥尼、科林斯柱式所不同的地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