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东渔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山东渔鼓分类:【地域文化】 曲艺曲种。源于道情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道情渊于唐代“九真”,“承天”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简板伴奏,元明以来流行益广,多结合各地民歌发展为各不相同的曲调。以说唱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为主,宗教色彩日益淡化。因渔鼓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流行山东各地的统称“山东渔鼓”。但艺人仍尊道士邱处机,称“邱祖龙门派”。山东渔鼓风格各异,流行临沂、济宁一带的为寒腔渔鼓,以艺人翟教寅、王永田等为代表;济宁以北为两坡羊渔鼓,及大、小官腔,靠山红等少数派别;胶东一带的渔鼓沿大沽河入青岛,以王太和、王学亮、高六乙为代表,相传已五代,今已绝响;鲁北“乐陵渔鼓”流传不广,但男女对唱,曲调婉转,边歌边舞,风格迥异,在各地渔鼓道情中实不多见。一般渔鼓演出形式简单,以七字句为基本句式,语言通俗,唱白自由,类似吟诵。传统书目丰富,有包括与道教故事有关的《三渡林英》、《湘子上寿》等书段50余个,中长篇书《西华街》、《三红传》、《月唐演义》等20余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