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东龙山文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山东龙山文化

分类:【地域文化】

中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又名典型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因首次发现此种遗存的城子崖遗址所隶属的章丘县龙山镇而得名。起初称黑陶文化,以后命名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曾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地区的黑陶为特征的、不同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20世纪50代后半期区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数支新石器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全省和江苏的淮北地区。根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当公元前2600―前2000年。目前发现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已达数百处。经过发掘的主要遗址有章丘城子崖、寿光边线王、潍坊姚官庄、寒亭鲁家口、诸城呈子、胶州三里河、栖霞杨家圈、日照两城镇、东海峪和尧王城、泗水尹家城、兖州西吴寺、茌平尚庄和江苏徐州高皇庙等。山东龙山文化以黑色陶器群为显著特征。陶器普遍采用快轮制作,造型规整,器壁薄而均匀。器表多素面磨光,典型的黑陶乌黑光亮。常见纹饰有划纹、弦纹、竹节纹和镂孔,盛行盲鼻、乳钉等附饰。流行袋足器、三足器和圈足器,但少见鬲、偶见?。代表性器物有袋足翳、甭、?、罐形鼎、盆形鼎、三足盘、高圈足豆、折腹盆、罐形杯、筒形杯、蛋壳高柄杯、折肩?、大口深腹瓮等。其中翳为黄陶、红陶、白陶或白衣红陶,陶质和器形都异常突出。山东龙山文化大量使用陶鼎。鼎足多作铲形和鸟首形,后者尤具特征。已知鲁东地区与鲁西地区的龙山文化存在差异,如鲁西地区灰陶比例较高,有少量绳纹、方格纹和篮纹;陶翳多为子母口短颈大袋足式。这种地区变异可能是与相邻的河南龙山文化长期交往而形成。山东龙山文化分布范围广阔,存在不同的地方类型,有人分为两城类型与城子崖类型或称鲁东类型与鲁西类型。已有线索,鲁中南地区的龙山文化同鲁东南、鲁北地区的龙山文化有差别。因此两种类型的划分不能完全反映山东龙山文化的地方类型。根据陶器形制的演变,目前考古界把山东龙山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

山东龙山文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部门是农业。其生产工具主要有扁平穿孔石铲、骨铲、长方形或半月形双孔石刀、蚌刀、石镰、有齿蚌镰、骨凿等。农作物以粟类旱地作物为主,也种植水稻。家畜饲养发达,品种以猪、狗、牛、羊为主。渔猎经济占有一定比重。陶、石、玉器等手工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部门,其制作技术工艺达到了很高水平。壁薄不足半毫米的蛋壳黑陶高柄杯,达到了古代制陶工艺的顶峰;阴刻兽面纹玉锛、三牙璧、鸟与鸟首形玉饰等,说明玉礼器的生产已专业化。冶铜业是山东龙山文化的新兴手工业。杨家圈、三里河、尧王城等遗址都发现了铜锥等制品。三里河的两件铜锥经鉴定是铸造而成的黄铜制品,平均含锌量23%左右。山东龙山文化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发现了迄今最早的夯筑技术。东海峪遗址有龙山文化早期的台基式地面房址,台基和房内地面均夯筑而成。山东龙山文化已出现了城堡。边线王龙山文化城堡遗址,发现两圈围墙的基槽。外圈平面呈不规则方形,面积约5.7万余平方米,东、西、北三面各有一门,南面受村子所压不详。内圈面积约1万余平方米。东、北面也有门与外圈对应。西、南面受破坏不明。从基槽出土的陶片反映出,内、外两圈围墙不是内外城的关系,但不能排除两者在一定的时间曾同时存在。目前,外圈城堡是黄河流域四个龙山文化城堡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根据山东龙山文化原始农业的高度发展,城堡的出现,墓葬所反映的贫富两极分化和贵贱对立、玉礼器的存在等现象,学术界大多认为山东龙山文化已进入阶级社会;有人认为已进入文明时代。但一般仍把山东龙山文化看作原始社会晚期的遗存。

山东龙山文化直接承袭大汶口文化,其后继文化是岳石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都是东夷部族的物质文化,是东夷族文化发展的三个大阶段。岳石文化已是早期青铜文化,是夏代东夷的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与西面的河南龙山文化、南面的良诸文化有着较密切的关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