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西商业渊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山西商业渊源分类:【地域文化】 山西的商业起源甚早,可谓源远而流长。 早在晋文化形成时期,商业贸易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晋文公入国继位,谋求称霸,即注意商贾在富国利民方面的作用,制定政策,“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国语?晋语四》)。后来叔向曾说:“夫绛之富商,韦藩木楗以过于朝,唯其功庸少也,而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而无寻尺之禄,无大绩于民故也。”(《国语?晋语八》)当时晋国境内已有巨商大贾,生活豪奢,只不过政治地位很低。 战国时期,三晋的商业俱很发达,这从反映商品交换的货币关系中亦可窥见一斑。据王明阁《先秦史》中叙述战国时期城市铸币的种类,魏国大梁、安邑,赵国的邯郸、晋阳(今山西太原市),韩国的平阳(今山西临汾市),都是能够铸造货币的大城市。由货币上铸造的地名看,铸币的城市更多,如韩国境内的屯留(今山西长子县北)币、长子(今山西长子县)币、铜硖币、澄氏币、宜阳币、卢氏币;在赵国境内的晋阳币、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北)币、兹氏币、离石(今山西离石县)币、邬(今山西介休县东)币、中山币;在魏国境内的安邑币、垣币、皮氏币、平阳币、北届币、山阳币、梁币、蒲(今山西隰县西北)币,等等。从山西境内铸币的情况,不难看出那个时期商业繁荣的情景。《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大盐商猗顿,在河东盐池发家,竟“与王者埒富”。 历经秦汉、隋唐,直至宋元时期,山西商人在全国虽不占据突出地位,但营运贸迁,无时或辍;行商坐贾,代不乏人。汉武帝初年,对匈奴实行羁靡政策,“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汉使马邑(今朔州市)人聂翁壹间阑出物,与匈奴交易”(《汉书?匈奴传》)。聂壹是当地土豪,既从事同匈奴的贸易活动,又为汉朝充当间谍。当时,山西境内太原、平陆、平遥、汾阳等地已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市场。隋唐五代又出现了泽州(今晋城市)、太谷、平定、大同等新兴商业城镇。唐朝女皇武则天,原籍是太原文水人,她的父亲武士?“家富于财”, ① 据说他年青时由经商致富,主要是做木材生意。武士?“微时与邑人许文宝以鬻材为事,常聚材木数万茎,一旦化为丛林森茂,因致大富”。 ② 他追随唐高祖晋阳起兵,担任的职务为行军司铠,是掌管后勤保障工作的,依然是发挥他善于经营筹划的长处。 宋朝时期,山西人善于经商致富的声誉开始出现,如有人说,“凡并人,其俗刚厚而勤啬,能节损以立衣食。诸来徙之户,初虽贫极者,居久而为富室” ③ 。有学者据此认为,占近世中国商业界中坚的山西商人、徽州商人,在宋代大体开始显出身手。 ④ 元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辗转来到中国,看到太原“商业相当发达”,并说,“离开太原府,再西行(按:方向有误)七天,经过一个美丽的区域,这里有许多城市和要塞,商业制造业兴旺发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获得巨额的利润。过了这个区域,到达一个很重要的大城市,叫平阳府(Painfu今山西临汾),城内同样有许多商人和手艺工人”。 ⑤ 长期以来,商业资本和商业经验的积累,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发展商业贸易的先决条件,恰如已经破土的禾苗,只要一遇甘霖,就会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