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1)宋代对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总称。如“溪峒”、“峒蛮”、“峒僚”等。(2)宋代对西南某一民族聚居地的称谓。如“黎峒”、“瑶峒”、“梅山峒”等。(3)宋代对西南少数民族某一部族、部落或氏族、村落的称呼。如其首领称“峒主”、“峒首”、“峒官”或“知峒”。宋代的羁縻州峒便是对少数民族的部族、部落而言,所谓“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峒。”如广西壮族先民有以姓氏加“峒”而为部族名称的“黄峒”、“侬峒”等。部落大峒常常包括若干小峒,此小峒乃少数民族的氏族或村落。如邕州(治今广西南宁)左右江地区就有450余峒。(4)宋代西南少数民族各种人、物名称的附加词。如村民称“峒人”、“峒民”和“峒丁”;其土地又有称“田峒”、“峒场”等。

解放前海南岛黎族的一种社会政治组织。黎语称作“贡”。峒一般由两个以上的自然村组成。峒有大小之分,大峒包括若干小峒。峒有固定的地域,峒与峒之间有森严的疆界,互不侵犯。推举长辈或能说会道者担任“峒头”,处理全峒的事务。另外,峒也是对广西、贵州部分地区的壮、苗、侗、瑶等民族聚居的地名的泛称。

旧时土家族农村公社单位。何谓峒?曰:“周数十里皆腴田”、“皆良田”的区域。土家族人称这样的溪流河谷之地为洞或峒,耕种皆在洞中,如陶渊明所记写的《桃花园洞》。峒有峒主,容美土司则称“容阳峒主”。湘西“九溪十八峒”,皆有“溪长”、“峒主”。如清王朝定鼎中原,永顺宣慰彭弘树率380峒苗蛮及舆图册归附,清帝顺治还给其刻题印符文书,加以册委。故,峒不单纯是地名之称,亦是区社组织。从上述可见,峒比溪要阶级化了,容美大峒主,为封建领主,而彭弘树所率380峒,则为小峒主,即相当于氏族公社末期、封建领主初期的基层单位。

“峒”是黎族长期以来保持的一种比较原始的氏族部落组织。“峒”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汉语称“峒”或“弓”,意即“一定人群集团共同居住的地域”。峒有大小之分,大峒之下包括几个小峒,并且都有自己的固定地域。一个小峒包括几个村,黎语叫做“抱”、“蕃”,各村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属单一血缘关系。村名大都以动物、植物名命名。1949年前,一个村一般只有二三十户,五六十户的很少。一个村包括几个合亩,个别的仅有一个合亩。峒一般以山岭、河流等自然条件为界,并以立碑、砌石、种树、栽竹、立木板、埋牛角等作标志,标界神圣不可侵犯。同峒的人为同一血缘关系,对峒疆界有共同保卫的责任,受外峒人欺侮时,全峒人必须起来进行保卫。如果到别的峒砍山栏、捕鱼、采藤、伐木、狩猎等,都必须征得该峒峒首同意,并缴送各种形式的租金或礼物。如果不经过对方同意,就会引起纠纷,甚至械斗。至于越界狩猎,有的峒是允许的。别峒的人出来参加狩猎,也可以分得一分猎物,同时还要送一些给该峒峒首,以示敬意。小峒原来很可能是由一个血缘组成的,内部严格禁止通婚。但是随着峒的演变,峒内的血缘关系也逐步发生了变化,即由经济的、地域的社会联系代替了原先的血缘纽带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一个大峒分化为几个小峒,并且逐步发展成为各有两个以上的、互相能够通婚的血缘集团。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