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崇本举末与崇本息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崇本举末与崇本息末分类:【传统文化】 王弼哲学的命题。其所谓“本”是指根本(本质)或原则、根据,叫做“无”、“道”;“末”是指现象或作用,叫做“有”。他说:“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万物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这是说,“无”为本、为体;“有”为末、为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崇本”即是“贵无”、“以无为本”。只有“以无为本”、为“母”来统摄宇宙万有,才能保存和发挥出万有的特性或作用。因为,作为“末”“子”的万有,其作用是有限的,即使发挥到最大限度,也不能完全无缺,而只有反之于本,以本统末,才能无所偏缺地发挥出无穷无尽的作用,所谓“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故母不可远,本不可失”。这里表现了其“本末不二”的思想。但又有“崇本息末”的命题。这一方面是由于防止“弃本适末”而过分强调“本”的绝对性,另一方面是他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照王弼看,老子哲学的最根本点,正是“崇本息末”:“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观其所由,寻其所归,言不远宗,事不失主”(《老子微指略例》)。这就造成了王弼哲学体系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还直接影响了玄学的发展。然而应该注意的是:第一,其主导的方面是“崇本举末”,强调“本末不二”、“体用一如”;第二,“崇本息末”的命题,也不是说不要“末”,只是强调“本”比“末”的重要,而且重点是用在政治上,所谓“以道治国,崇本息末”。无非是强调“自然”、“无为”的重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