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川剧的幽默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川剧的幽默性分类:【地域文化】 幽默性是巴蜀艺术文化的特征之一。巴蜀方言无论是在词汇上,还是在句子中都带有一种幽默感,这种文化特征无疑会在川剧中体现出来。同时,因为巴蜀地区的人们好游宴,喜欢娱,川剧就是游宴欢娱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要体现整个活动的欢乐情绪,也会要求川剧具有较多的幽默性,达到整体活动的协调。所以,川剧的幽默性表现为突出的特点。 首先,川剧的幽默性体现在剧目以喜剧为主。在川杂剧时期,剧目中的喜剧就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川剧的传统剧目中,喜剧的比例也很大。只要看到剧目,就能发现川剧是以喜剧为主体的地方戏剧。这种幽默性还有突出的特点,就是悲剧中,也杂有喜剧的表演,使人们在欢笑之余痛感生活的悲惨。这种悲喜的统一手法,既是艺术的高超表现,也是川剧的娱乐特性决定的。这种表现手法不会因悲而产生压抑的情绪,符合游宴娱乐的情景。 其次,川剧的幽默性也体现于语言与情节相结合的诙谐、风趣表演。无论是表现劳动人民的善良、正直,还是嘲弄见钱眼开的势利小人,不学无术的公子哥儿,都能通过语言、情节的诙谐表现出来。川剧《幽闺记?请医》把医生取名温得栋,这是巴蜀方言“瘟得痛”的谐音,就姓名上已交待了医生是不学无术的十足庸医。在情节安排上,温得栋摸脉时不问男女,自己信心十足地说出症状,诊断为“有喜”,实际上摸了丈夫的脉。当仆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又要仆人站开一些,免得看成“小儿科”,情节十分幽默。观众在欢笑声中,会领悟到“庸医杀人不见血”的道理。对正面人物的颂扬也能采用诙谐的语言,例如川剧《秋江》中,陈妙常在江边与老艄公的一段对话: 艄翁:我当何人,原来是篱笆笼头的一个斑鸠! 陈妙常:此话怎样? 艄翁:姑姑,姑姑! 陈:我当何人,原来是笼内的金鸡! 艄:此话怎讲? 陈:才是公公、公公! ……” 通过这段风趣的对话,既体现了老艄翁的开朗、风趣,又体现了陈妙常的机智,充分表现了角色的个性。 最后,川剧的幽默性表现于丑角在舞台表演中有时会成为主角。在川剧中,有一批剧目以丑角为主角。这些主角有不同的丑角角色,有不同的褒贬态度,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正因为如此,形成了一支丑角名演员、表演艺术家的队伍,使丑角戏在川剧中占有重要地位。 川剧的文化因素与巴蜀文化的特征有明显的一致性。无论是从川剧认识巴蜀文化,还是从巴蜀文化认识川剧的形成与发展,都能看到密切的关联。这不仅因为川剧是巴蜀文化的组成部分,更因为川剧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不能不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