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左衽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左衽

分类:【传统文化】

①衣襟向左掩。《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再拜稽首,以衽受。”东汉何休《注》:“衽,衣下裳当前者。”我国古代有部分少数民族前襟向左掩,为左衽;中原一带人民则系右衽。《尚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当时中原地区人民因以左衽为受异族统治代称。《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披)发左衽矣。”南宋陆游《感兴》诗:“遗民沦左衽,何由雪繁冤!”②死者葬服。《礼记?丧大记》:“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注》:“左衽,衽乡(向)左,反生时也。”《疏》:“襟,衣襟也。生乡(向)右,左手解袖带便也;死则襟乡(向)左,示不复解也。”

衣襟向左开的衣服。衽,衣襟。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中国的古籍中,很早就出现了有关少数民族衣有左衽的记载。汉代王充《论衡?谴造》记: “苏武入匈奴,终不左衽。” 就是讲的汉代的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仍不穿匈奴服装的故事。随着历史的变迁,广大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上也逐渐和汉族相融合。汉族服式和少数民族服式同时并存。如北方民族着左衽袍的哑褶制,就被作为南北朝时期的官服定制。并且沿袭到隋唐及宋代。辽、金、元是北方少数民族为主的政权,辽代、金代的官服主要是契丹族服装特征: 一般为左衽、圆领的窄袖袍。元代男子公服虽已多从汉俗,但妇女的袍服,还是以少数民族的左衽袍为多。左衽的另一个意思,还指古代的葬服。《礼?丧大》记“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

古代少数民族服装,衣襟续衽向左,与中原民族不同。故谓汉人沦落蛮夷之地者为左衽。《三国志?蜀志?廖立传》:“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秦汉时,中原人效胡服为哑褶之制,褶为左衽之短衣,故谓褶为左衽。汉史游《急就篇》卷二《意?袷妖褶哑》:“褶谓重衣之最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广袖,一曰左衽之袍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