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巫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巫术

分类:【文化精萃】

巫术指通过从事超自然的活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诸如获得爱情与金钱、惩罚敌人、保护朋友,等等。它的出现看起来完全取决于偶然的联系,并且这种行为被“理性的”观察者说成是非理性的。即他们认为在自然世界中是否存在偶然的联系是不可证实的。埃文斯?普里查德(Evans-Pritchard)早期对阿赞德人(Azande)的研究就是和巫术有关的一个经典案例。苏丹(Sudanese)人认为所有的死亡都是巫术引起的。如当一个人坐在粮仓旁边时,粮仓倒塌并把他压死了,那么阿赞德人就会说这是女巫搞的鬼。在阿赞德人看来,很显然只有巫术-别人对这个男人施加的超自然诅咒-是这件事的元凶,并且只有它才能对为什么坏事老发生在这人身上作出回答。同时,他们认为,和宣称世界受偶然事件支配的解释相比,这种解释更让人满意。人类学所关注的巫术问题是:人类学者在各种各样的文化-包括他们自己的文化-中发现相同的具有巫术性质的行为,但人类学者通常对这些活动(巫术)能否达到目的表示怀疑。这种由接受西方教育的观察者提出来的并宁愿将其称做是“非理性的”复杂认识论问题引起了所谓“理性讨论”的学术交流。这种交流基本上是在哲学圈中进行。凭借从人类学者那里学来的一些东西,它将人类学讨论的巫术问题(通常围绕埃文斯?普理查德的关于阿赞德人的专著)当成讨论对象并对理性、信仰、跨文化理解及解释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通常,关于巫术问题存在两种研究取向: (1) 这些建立在世界观基础之上的行为是不真实的; (2) 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并不是想达到某种直接的物质目的,而是想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第一种研究取向的主要提倡者-经常被称为“理智论者”-是詹姆士?弗雷泽爵士(Sir James George Frazer)。他认为:巫术是人类文化早期阶段的特征,并且它是确保各个季节粮食取得丰收的重要手段。第二种研究取向的核心是认为巫术是符号性的(有象征意义的)。还有所谓的“魔幻(conjuring)巫术”。对“魔幻巫术”的研究是巫术研究的分支领域。

是建立在某种信仰或信奉基础上,出于控制事物的企图而采取的行为。处于蒙昧时代的民族,为了有效地控制事物或环境,依靠虚构的“超自然力量”,并用一整套神秘活动,企图影响或控制事物及环境的发展。这种手段的实际功效是不可验证的,只有当人们失去有关信仰以后,它的蒙昧特征才会被认识。因此,巫术的效力主要是心理信仰上的,具有心理上的排解作用,而不是实际体验的。在原始社会,巫术是自发形成的;在阶级社会,巫术常被用作装神弄鬼进行欺骗的工具。

又称魔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幻想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对客体施加影响或控制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属原始意识形态,为前宗教现象之一,起源于原始社会。它以谬误的逻辑指导行动,企图影响外界。是人类对自身力量在幻想形式下一种想象的补充。中国古代称施巫术的女性为“巫”,男为“觋”,民间统称为“巫师”。巫觋在原始阶段的权力很大,职司奉祀天帝鬼神,祈福禳灾,占卜星历,除病去祟,仪式咒语,法术符?,避邪物,厌胜物等。《吕氏春秋?勿躬》所载“巫彭作医,巫咸作筮”被视为我国汉族地区的巫师之始。《山海经》、《楚辞》记录了我国上古时期一些著名的神巫,如巫阴、巫咸等。至汉代,汉武帝时又有关于巫蛊之祸的记载。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对巫师各有专称。如东北满族的“萨满”,傈僳族的“尼帕”、“必帕”,怒族的“尼玛”、彝族的“毕摩”,景颇族的“董萨”,独龙族的“南术萨”、“鸟”等。

一处原始的信仰和行为,以其变异的形式流传至今。原始社会人们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生产能力都很低,不能抗御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伤亡,于是采取巫术行为,企图控制和战胜自然力。巫术行为有别于科学的地方,是它凭借经验和信仰,不能用实验的方法加以证实。巫术也有别于现代宗教,它是一种伪造的科学,其虚伪性远远胜过秘密性。为了控制自然,它运用经验和知识,而宗教则是对规定的教义加以崇拜。巫术的种类繁多,分接触巫术,驱赶巫术,祈求比拟巫术,诅咒符灵巫术,占卜禁忌巫术等。巫术不仅是原始社会的信仰,而且是后世天文、历算、宗教的源头。古代母系氏族社会主持巫术仪式的是女巫,后来渐渐让位于男巫,他们的职责是祀奉天地鬼神和祈福禳灾,驱邪治病,这种原始的巫术活动,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中均有保存和流传,至于后来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的巫术行为,已失去巫术原来严肃的意义,变为一种纯迷信的活动。

幻想依靠超自然力对客体强加影响或控制的观念。为原始宗教形态之一。产生于原始社会。因原始人相信巫师具有支配超自然力的能力,并能借此力对客体施加影响或控制,故而受到敬重和爱戴。认为巫师是出现鬼魂和精灵观念后人们与鬼神交往的中间人,能通过击法鼓、跳神舞等方式驱使鬼神,并以歌唱的形式传达鬼神语言,替人治病、占卜、消灾、降福而效力。曾普遍流行于世界的许多民族之中。其名称和形式虽有差异,但基本性质相同。在中国商代,凡朝廷和民间的大小事物,概须由巫师请命于鬼神。早期,巫师与村社成员一样皆从事农猎,当社会有了剩余产品后,则逐渐趋于专职,进入阶级社会后便往往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有的甚至借巫术骗取钱财。

原始宗教形式之一,是依靠虚构的超自然力来实现某种愿望的一种法术,产生于原始社会。由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低下,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所以人们希望通过巫术对超自然力施加影响,认为巫师是人与鬼神交往的中间人,能通过击法鼓、跳神舞、祈求、诅咒、占卜等形式消灾降福、驱除鬼神,为人治病。近代,巫师从原来的奉祀天帝鬼神,为人占卜等逐渐演变成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生。巫术曾广泛流行于我国各民族之中,现在在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中间仍有流行。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一时难以解决之事,出于对巫术的迷信,有时即会求助于它。民间多有打卦问卜之俗,以占卜的方式解答疑难问题或预知未来之事,然后即会按占卜所得结果行事,如蒙古族中有骨卜、炮绳卜、指卜、制钱卜、羊粪卜等;汉族中有看面相、看手相、圆梦、测字、抽签等,更有阴阳五行、八卦预测等流传。招魂是日常巫术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招魂不是针对死尸进行,而是发现有人出现无精打采、不思饮食或患有精神分裂症、梦游等疾病时,便认为是灵魂丢失或受惊吓所致,要行巫术招魂。有时,遇到财产受损、家庭不和或与邻里闹矛盾等事时,认为是鬼魂作祟,也要请巫师一至二人到家中进行治病或驱鬼除邪的巫术活动。在农区藏族中,称招魂为“智斗”或“邪斗”。“巫师坐于炕上,对面墙壁上挂一空行母卷轴像,前摆桌,上分别供有七个青铜经水小碗,一盏法灯及用炒面团制作的五个‘垛玛’(亦称‘朵尔玛’)。另外,还画上鬼魂像,并标明鬼魂对主人危害的情形,尔后将其装入一三角形铁盒内,放在三根黄刺树设立的架子上,上盖黑色布块,再放入火盆中。火盆周围排有各种兵器,多达几十种。巫师摇头闭目口诵经语,诵经至天黑时,则摸黑驱鬼外出。驱鬼必备一张山羊皮、一铁锅、一皮袋。皮袋内装有9块阴木及9块阳木共18块,各写有鬼魂名。皮袋口系有长约一丈的皮绳,由一人接皮绳拖皮袋,左手持镰刀,边走边喊:‘赶鬼了!赶鬼了!’众人相随,有的拿着两块白、黑色石头,边走边敲打。有的拿黑、白色牛尾巴,边走边扇。有一人右手拿着山羊皮,为领头,招呼鬼魂。众人高声喊叫,绕村子转圈。最后烧毁装有鬼魂像的三角形铁盒。至此鬼魂驱除活动即告结束。”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部分群众已认识到巫术的危害,并自觉地加以抵制,巫术的影响正在逐步削弱,相信总会有一天,巫术会从我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