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巴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巴乌

分类:【传统文化】

哈尼、彝等族的簧管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南部等地。传统的系细竹管制成,管身长六、七寸,一般八孔(前七后一),形如笛;少数地区也有双管的。奏时横吹上端,上端装有鸭嘴形铜质簧片,使空气振动簧片而发音,音色优美动听,宜于抒发感情,常用以伴奏舞蹈和说唱,也用于独奏。解放后专业工作者对它作适当的改进,并变成直吹,扩大音域,增加音量,音色更为优美。

单簧吹管乐器,流行于云南,广西的彝、苗、哈尼、布郎等少数民族地区。各族的称谓均有所不同,如哈尼族叫“各比”,彝族称“比鲁”等,巴乌是这种乐器的统称。巴乌由竹管中装入铜质簧片构成,管上开一个吹孔,8个(前7后1)按音孔,吹奏时从吹孔送气,振动簧片而发音。传统的巴乌音域窄,音量小,音色很柔美优雅,富于抒情性,上述民族的青年男女常用来表达爱慕之情。巴乌一般用于独奏和为舞蹈伴奏,改革后的巴乌在音域和音量上都有所加大。

巴乌是彝、哈尼、傣、佤、布朗、苗等民族的吹管乐器。彝语称“吉非里”,哈尼语称“梅巴”,“纽巴”,苗族叫“苗笛”,傣族称“筚”,佤族称“拜”,流行于云南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及贵州黔东南、黔南等地。它以竹为管,上端有节,近节处右侧嵌一锐三角形铜质簧片,管设按孔八个,前七后一。有高音、中音、低音三种规格,粗管横吹,细管竖吹,音色柔和浑厚。在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巴乌是青年男女传情说爱的工具。关于巴乌,哈尼族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哈尼族山寨有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姑娘,她的嗓音甜美动听,每天月亮升起时,人们都来到她家门前听她唱歌,连小动物也被吸引而至。后来,此事传到一个恶魔耳中,恶魔要抢走梅乌姑娘为他取乐。梅乌誓死不肯屈服,魔鬼就割掉了她的舌头,把她抛进深山幽谷。一位神仙搭救了她,并送给她一个竹管。姑娘吹起竹管,顿时传出美妙的旋律。姑娘日夜吹奏,人们终于循声而至,找到了梅乌姑娘。从此每当月亮升起,姑娘就开始用这支“竹舌头”为大家演唱,并将它取名“巴乌”,渐渐地,巴乌成了人们喜爱的代言工具。在哈尼山寨,每当夜幕降临时,山坡的树丛里就会响起小伙子悠扬悦耳的巴乌声,姑娘们则放下手中的活儿,寻着巴乌的声音,去与自己的情人相会。

彝、哈尼等族的簧管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南部地区。用细竹管制成,长20―22厘米,形如笛,多为八孔 (前七后一) ,少数地区也有双管的。上端装有鸭形铜质簧片,吹奏时空气振动簧片而发音,悠扬动听,适宜于抒发感情,常用于伴奏舞蹈和说唱,也用于独奏。解放后经改良,变横吹为直吹,使音量增强,音域扩大,音色更为优美。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7:32